中評社北京3月3日電/廣東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聚焦監督首要職責,全面強化日常監督,責任向監督壓實,力量向監督傾斜。“要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做到“七看”,看違紀情節、看危害程度、看時間節點、看動機原因、看認錯態度、看一貫表現、看群眾口碑,綜合考量、慎重處置,努力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廣東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省監委主任施克輝強調。
抓早抓小 強化日常監督
簽訂經濟合同時“亂蓋公章”、換屆時“不交公章”、日常生活中“丟失公章”……針對一些基層村組幹部在公章管理中存在的不良現象,2018年5月,肇慶市高要區開始推行“一櫃兩鎖三簽名”公章使用監督制度。根據制度規定,“一櫃”是指各村(居)委會設立一個公章保存櫃,裡面按村民小組個數設立若干小抽屜,每個村民小組的公章存放在各自的小抽屜裡;“兩鎖”是指每個村民小組公章所在的小抽屜有兩把鎖,鑰匙分別由一名村(居)委會幹部和所屬的村小組組長保管;“三簽名”是指設立用章登記簿,每一次用章都要有三個人簽名,分別是:村(居)黨組織書記的監督簽名、保管鑰匙的村(居)委會幹部的證明簽名、村小組組長的經手簽名。
高要區金渡鎮五股社區主要負責人表示,“實施公章使用監督制度,村民對我們放心,我們社區幹部也做得安心,‘三資’公章管理對村民有很大的好處。”五股社區居民李慧琳對此事也竪起了大拇指,“公章進了‘保險櫃’,村民吃了‘定心丸’,集體事務的規範處理可以讓幹部清清白白,群眾也明明白白。”
堅持抓早抓小,強化日常監督。省紀委常委會不定期聽取監督檢查、審查調查工作情況匯報,動態分析研判,要求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日常監督、長期監督上探索創新、實現突破。例如,省紀委監委通過開展談話函詢、調研聯繫地區和單位的政治生態、建立聯繫的省管幹部問題線索活頁本及廉政檔案、做好廉政意見回復等工作,持續深入了解掌握監督單位政治生態狀況,並通過監督發現問題、糾正偏差;駐省商務廳紀檢監察組主動填補駐外機構和重要涉外活動監督空白和盲區,提出完善專項資金使用等意見10條。
在實踐中,廣東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把監督挺在前面,注重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做到“七看”要求,準確把握質和量、剛和柔、穩和進、深化“三轉”和服務大局的辯證關係,進一步起到了最大限度防止幹部出問題,最大限度激發幹部積極性的作用。據統計,2018年,全省紀檢監察機關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處理48806人次。其中,第一種形態26656人次,占“四種形態”處理總人次的54.6%;第二種形態14967人次,占30.7%;第三種形態4249人次,占8.7%;第四種形態2934人次,占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