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7日電/量杯、一次性針管、掰藥器……家有寶貝,這些“實驗用具”少不了。孩子生病吃藥,醫囑中通常會寫道:“吃一頓某某藥的幾分之幾,或是按體重計量。”兒童生病常常吃成人藥“縮小版”。全國人大代表、徐州市眼病防治研究所所長李雁與江蘇籍30名全國人大代表聯名呼籲:加快兒童用藥立法。
東方網發表時評人陸敬平文章稱,人食五穀雜糧,沒有不生病的。生病就要打針吃藥,對於成人來說,這根本不算啥。但是,嬰幼兒一旦得病,用藥吃藥就成了難題。因為兒童藥屬於稀缺品,而且都是成人版,按照醫囑一片藥要分做兩次吃或三四次吃,要把其分的精準確實是個難題。有據為證,中國內地6000多家制藥企業中,專門從事兒童用藥生產的占比不足1%;常規藥品中,成人處方藥有3600多種,兒童專用藥僅有60多種,此外,95%以上的藥品沒有兒童用藥安全包裝。全國6000餘家制藥企業,生產兒童專用藥的僅10多家。究其成因,生產兒童專用藥既麻煩利潤又少,因而廠家不願意生產。導致產生兒童用藥需求量逐步增大,兒童用藥供給不足,兒童用藥隱患等諸多突出問題。
文章指出,兒童藥立法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統計,全球每年約100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其中50%以上的死亡兒童所患疾病可以通過使用安全的兒童專用藥物進行有效治療。在中國,兒童人口基數大,就診患兒多,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中國每年新生兒的數量將達2000萬。其次,疾病低齡化,一些常見病、重大疾病在兒童中發病率逐年攀升,令人尷尬的是,國內兒童藥生產明顯滯後,難以適應日益增長的社會需要求。人民群眾呼籲改善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事實證明,想靠市場自主調節無法滿足需求,只有建立相應法規方能加快進程,才能滿足市場需求和民眾關切。
兒童藥立法促進便民、利民接地氣。生活中,無論是立法還是生產經營,都要緊緊圍繞人民群眾這一主題,努力在便民利民下力氣做文章。才能讓法律得民心順民意,得以順利實施。孩子是家庭和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其用藥安全應該得到法律保障。有必要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和兒童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和需求,制定專門保障兒童健康需求的兒童用藥保障法規,將現行有效的做法制度化、法律化。同時規範、引導、鼓勵藥企研發生產兒童專用藥物,完善兒童藥相關的流通、招標採購、定價、臨床使用規範、醫保報銷規定,加強兒科專門的相關人才培養。通過立法規範兒童專用藥物的適宜的採購方式、臨床使用規則。用法律為兒童身心健康撐起保護傘。
兒童藥立法與時俱進,接軌國際。近年來,世界衛生組織(WHO)及一些國家越來越重視兒童用藥安全問題,並在保護兒童安全用藥方面採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早在1997年,歐洲兒童用藥立法,“兒童用藥監管條例”正式實施;美國也在1994年也出台了相關法規,確保兒童用藥安全。因此,作為擁有高達2億多兒童的中國,立法需要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結合本國實際,盡快研究制定和出台相應法規。好在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已建議國務院相關部門加快立法進程,積極研究吸納人大代表所提意見和建議,不斷完善兒童用藥保障制度。據媒體報道,《兒童用藥保障條例》已提交國務院法制辦。相信相關法規出台指日可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