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嶸(右)和同事在給鳥投食。人民日報記者 楊文明攝 |
“保護鶴的關鍵,是做好人的工作。”袁嶸說,與別的保護區多處於荒郊野嶺不同,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人生活的區域高度重合,涉及兩個鄉鎮、兩萬餘人,人類活動頻繁,但人鶴和諧相處的場景卻隨處可見。
“幾乎每年都會有老鄉給我們送鶴。”袁嶸說,黑頸鶴每年來的時候會澤多霧,鶴有趨光性,看不清方向,很容易飛到老鄉家去。有只鶴掉進了一戶老鄉煮豬食的大鍋裡,農戶聽到動靜幫鶴脫險;也有早起的農戶,發現鶴落在了淺水區,冒著刺骨的嚴寒把鶴救上來……
一次,有只鶴不小心落到農戶院子裡,因為害怕又誤打誤撞進了客廳、鑽進了臥室,抓破了棉被,把棉絮弄得到處都是。怕鶴受傷,那家人費盡周折抓住鶴後,抱著送到了管理局。袁嶸道了謝,農戶卻不說走,女主人扭扭捏捏地說:“你們的鶴,抓破了我家被子,能不能賠點錢?”
“有時候我們處理不了,得把鳥送到昆明。”袁嶸說,並不是每次救助都會成功,遇到有鳥沒救過來,他們都要難過好幾天。
“起初,我們進村入戶做宣傳,老鄉不理睬。後來,我們把宣傳標語印在掛歷、紙牌上,發給村民,大家接受度才慢慢提高。”袁嶸說,保護黑頸鶴已經成為會澤人的自覺,“現在我們去村民家,老百姓第一句話就是我們不打鶴,但是洋芋損失有點大”。
不過,保護水鳥也並非總是一帆風順。前不久,有位當地客棧的老板擅自帶領遊客進入濕地,袁嶸勸阻時客棧老板態度蠻橫,後來警察出面才平息紛爭。“這只是個例。”袁嶸說,靠著當地群眾的配合,保護區從成立至今,從未發生一樁打獵鳥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