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7日,印度成功開展反衛星導彈試驗(藝術效果圖)。 |
中評社北京4月8日電/近日,印度航天頻頻“刷流量”,先是發射反衛星導彈辣手“碎星”,不到一周後又用傳統絕活——“一箭數十星”,將29顆衛星送入軌道。印度總理莫迪親自為兩次任務“加油打氣”,宣稱本國航天取得“歷史性成就”。
印度兩次航天“壯舉”使用了哪些先進技術?其航天科技水平究竟如何?是不是真像其宣稱的那樣“已躋身航天強國之列”?
反衛星試驗:威脅太空安全
3月27日,印度開展代號“沙克提任務”的反衛星導彈試驗,導彈發射僅3分鐘就將一顆軌道高度大約300公里的衛星徹底摧毀。莫迪宣稱印度成為世界上第四個具備反衛星能力的國家。
隨後,印方宣布其故意選擇在較低軌道開展試驗,因為試驗產生的碎片能夠迅速進入大氣燒毀,對其他航天器沒有威脅。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很快出來“辟謠”,NASA局長布裡登斯廷說,NASA已經發現了400個衛星碎片,其中60片直徑大於10厘米,24片軌道上升,嚴重威脅國際空間站安全。印方試驗10天內,國際空間站與太空碎片碰撞威脅上升44%。
NASA的數據或許比較保守。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副教授姜行言(化名)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其通過模擬計算得出的結果是,此次試驗產生1毫米以上碎片超過66萬個,1厘米以上碎片6040個,10厘米以上碎片55個。雖然部分碎片軌道高度降低,很快進入大氣層燒毀,但仍有數百個1厘米以上的碎片軌道高度因撞擊升高,威脅其他衛星和空間站安全。“部分碎片軌道遠地點高度甚至升高200公里以上,新軌道遠地點高度超過450公里。”
“印度反衛星試驗產生的碎片數量多,雖然軌道較低但飛行速度更大,一旦撞擊低軌衛星、空間站或發射後處於上升階段的火箭,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姜行言談到。
一箭廿九星:這次確有不同
4月1日,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使用新型的極地衛星運載火箭(PSLV)將29顆衛星發射升空。其中1顆是印度軍用電子偵察衛星EMISat,20顆是美國“行星”公司的“鴿群”對地成像小衛星。另外8顆衛星有4顆屬於美國“旋轉全球”公司,兩顆來自立陶宛,1顆來自瑞士,1顆來自西班牙。EMISat重約436千克,剩餘28顆星總重僅220千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