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時,華為躍居全國電子百強首位,而任正非在大談失敗與磨難。
對於危機,華為保持著與生俱來的警惕。在華為創立十年時,任正非在一份內部講話中說:“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
也許正是這樣的憂患意識讓華為活過了最初的那十年。
2019年的春夏之交,華為的未雨綢繆讓華為再次經受住了考驗。針對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把華為列入“實體名單”,5月17日凌晨,華為心聲社區轉發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致員工的一封信:“華為多年前已經做出過極限生存的假設,預計有一天,所有美國的先進芯片和技術將不可獲得,而華為仍將持續為客戶服務。”海思將啟用“備胎”計劃,兌現為公司對於客戶持續服務的承諾,以確保公司大部分產品的戰略安全,大部分產品的連續供應,“這是歷史的選擇,所有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
同日,華為總裁辦致信員工,信中表示,華為多年前已預計美國打壓,困難擋不住前進步伐。
任正非21日在接受媒體集中採訪時說,目前限制令會影響到華為的低端產品,但在高端產品特別是5G領域,華為絕對不會受影響。華為在包括芯片在內的關鍵零部件上保持有一定的量產能力,不會因為美方的“斷供”就導致負增長,企業預計今年的增速會有所下滑,但仍然保持正增長。
“理論基礎創新:板凳要坐十年冷”
三十餘載,中國與世界的經濟社會環境幾經更迭,但華為不為外界所擾,沒做過一寸房地產生意,對炒股與熱錢不聞不問,只想做好一件事情,就是長期堅守信息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領域。用任正非的話說,華為“只對准一個城墻口衝鋒”。
華為是一家ICT解決方案提供商,數字化、智能化建設必然離不開技術創新。在華為,有兩個“10%”的制度。其中之一是,每年拿出營業收入的10%投入於科研。對這一制度的堅持,使華為成為了中國乃至全球最具研發衝擊力的科技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