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不起和玩不轉
鞋企面對消費者的訴求有心無力的困局,也是鞋企近年紛紛進行柔性製造轉型升級的核心動力。
百麗國際旗下新百麗鞋業有限公司經理吳華林稱,商家出於銷售效率的考慮,只願意提供少量的選擇。這也決定了大部分門店的鞋貨品只能滿足一部分消費人群,定制就是解決用戶不願意遷就的問題。
以柔性製造為代表的自動化製造改造成為當前鞋業全流程提升的主攻方向。但它也存在極高的准入門檻。高昂的改造成本令中小企業望而卻步。
“因首條智能生產線投資較大,以目前效率來看,回收周期為5年。隨著技師、設備、機器人之間協同性的提高,會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並縮短回收周期。”倪兼明表示。
馬崗也表示,一般而言,傳統生產方式下,鞋企都是批量化生產。由於柔性生產線的排量遠低於傳統流水線,也導致單雙鞋的生產成本會更高。若企業想降低單雙鞋的成本就需向規模化定制方向提升。
但規模化定制屬於一項系統性工程。吳華林說,規模定制業務流程的推進,需要各個流程的支持,通過流程和系統加用戶信息、渠道信息、物料供給、客戶售後等渠道環節全部打通,搭建全價值流供應鏈。除了整體的系統支持之外,規模化定制的數字化程度要求非常高。
時間成本需要轉型升級的鞋企拿出更多的耐心和定力。同時,柔性製造從批量生產到端的實現,雖解放了部分勞動力,但對工人的素質、意識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倪兼明在言及柔性生產改造在國內制鞋行業大範圍推廣或將面臨的挑戰之際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最主要還是在於團隊如何將過去的經驗轉變為數字化資產,業務由以前的經驗驅動,變成數字化驅動。
數位受訪人士均提及,柔性生產改造實則是系統化工程,落地不僅僅需要技術賦能,更需要資金、人力、場景和體驗等多要素的共同支撐。
“中小企業即便具備這種產業升級意識,也很難承受數億元的改造成本。同時,即便是面向C端的前期腳型數據的采集、歸類、分析等環節也需要時間積累和沉澱。”參展的東莞市新威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估算,全產業鏈打通少則需要五年。
走出去和挖潛相結合
不管是已完成升級改造的鞋企還是尚在觀望轉型的鞋企,主動求變在這兩年變得越來越迫切。
一位從事對美出口皮革鞋類產品的參展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之際介紹,此前忌憚於越南盾起伏大、原材料供應不足猶豫不決是否將工廠外遷。但考慮到
中美經貿摩擦的複雜性、長期性,他的企業今年已將部分生產線轉移至東南亞地區了。
“雖說要面臨重建生產線,但是東南亞的人力、能源、財務成本更低。同時,中國政府2018年加大了環保的力度,在去產能、治理落後產能的背景下,中小鞋企繞道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或許還具備部分與龍頭鞋企抗衡的可能性。”他向第一財經記者解釋道,越南作為東南亞唯一的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的成員國屬於最合適的外遷地。
國際鞋業大會提供的數據也能部分說明問題。越南、印尼作為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第三鞋類出口國,與中國鞋類出口存在正面競爭。自2008年之後,中國鞋業出口的年均增速便開始低於二者。阿迪達斯、耐克、克拉克、彪馬等國際品牌的全球採購體系中,越南占比逐漸超越中國。 “除勞動力成本外,近年來TPP、美國貿易保護主義以及東南亞國家相對中國更為寬鬆的鞋類國際貿易關稅等因素,影響了國際品牌的全球採購規劃,加劇了國際品牌將更多訂單布局在東南亞地區。”Elevate公司CEOIan Spaulding表示,過去十五年中國的人力成本直線上升,而越南的人均月工資卻處於280美元左右的低位。
選擇走出去固然是一種謀求發展的路徑,挖掘既有陣地的潛力未嘗不是另一種可探索的路徑。
作為占據全國三分之一左右鞋類產量的廣東省是當之無愧的鞋履製造大省,占據國內鞋履產量的半壁江山。廣東省現時有5000家鞋廠,其中約2000家屬於港資鞋廠。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出台已引起了不少企業的重視。
港資鞋廠在設計人才儲備、品牌國際化、資本運作等方面相對更成熟,尋求跟港資企業的合作也能幫助自身更好地走出去。參展的一位不願具名的中型鞋企負責人表示,其鞋廠跟港資鞋廠在鞋品設計、新材料開發、研發設計、時尚展會等方面均已開始深入合作。
參展的一位港資企業負責人陳先生則對第一財經記者直言,內地的互聯網令其十分好奇。
此前《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以及《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發布,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產物的產業工業互聯網為製造企業轉型升級,開展創新型生產服務提供了新的思路。
“跨行業跨領域、特定行業、特定區域、特定場景的工業互聯網平台試驗測試環境和測試平台令我看到了傳統制鞋企業新的發展空間和方向。”陳先生稱,正在跟內地鞋企學習,嘗試模擬各類業務場景,通過試驗測試尋找最佳技術和產品路線,形成標準化解決方案,逐步完善產業互聯網的平台功能。
同時,利用互聯網等新渠道進行新零售轉型,挖掘更多的消費人群正如火如荼。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8.0%。分布廣泛的移動互聯網、移動支付被認為是今後的主要消費方式,由於鞋類產品消費個性化趨向青年人等因素,新零售成為千百度、星期六、哈森股份等制鞋企業關注的焦點。在微信移動支付,長短文、視頻、直播等移動互聯網社交等方面滯後於內地的港資企業也對以社交裂變為流量入口的新零售範式報以極大的熱忱度。
“在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的雙重加持之下,港資和內地鞋企借助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政策東風,將迸發出新的可能性。”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耀表示。
來源:第一財經 作者:吳俊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