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堅持綠色發展,實現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的可持續發展。經濟增長不能以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為代價。新階段,改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重要的民生工程,因此,要協同推動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不斷改善生態環境。
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優化經濟結構。新時期,要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實現產業價值鏈升級。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提高實體經濟發展效率;加快基礎性制度建設,完善促進公平競爭的規則體系;構建全國統一市場,促進要素流動,優化產業空間布局。
創新驅動是“牛鼻子”
文章認為,要實現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驅動。創新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製造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提升供給體系的質量效益。
第一,構建製造業的創新體系。一是合理確定大學、科研院所與企業的定位,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協同創新體系。二是加強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構建產學研用密切合作的行業共性技術平台,突破核心關鍵技術,提高共性技術供給能力。三是因地制宜打造區域技術創新服務平台,促進各類主體協同創新,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優勢製造業集群,完善製造業供應鏈。四是培育專業技術轉移機構,完善知識產權交易市場,鼓勵創新創業,促進成果轉化。五是加強科技成果轉化、示範項目和技術推廣的投入,促進新技術產業化應用和推廣。
第二,加強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培育新型產業。當前,招工難和環境約束倒逼企業向自動化、數字化和綠色發展轉型。要加大智能化裝備和綠色技術的研發投入,增加技術供給能力;大力發展自動化和綠色發展的專業服務業,為企業自動化和綠色發展,提供從設計、製造到安裝、售後服務的一體化服務,提高企業自動化和綠色發展的效率;建立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提高企業質量管理能力和水平。
第三,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在於夯實人才基礎。創新需要各層次人才,不僅需要科學家、研發人員,還需要大批高素質的一線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要構建適合科研人員、企業家、管理人員、技能工人等各類人才的薪酬體系和收入增長機制,吸引優秀的人才進入製造業。建立多層次人才政策,改進和完善人才評價體系和用人機制,發揮市場和用人單位在評價和引進人才中的作用。培養新一代製造業職工隊伍,改進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培養適應新技術變化的人才。
第四,營造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制度環境,增強微觀主體活力。一是建立激勵創新、包容審慎的市場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標準、檢驗檢測和認證體系,以環境、安全、質量等標準為市場准入和監管的手段,提高製造業發展質量,促進技術進步和推廣新技術。打破地方保護,嚴格公平執法,為各種所有制、各種規模、各種技術路線的企業提供平等獲得創新資源和參與市場競爭的機會,真正形成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對新產品、新模式和新產業,允許先行先試,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及時總結經驗,掌握規律,逐步規範。二是建立健全公平、公開透明、可預期的創新政策環境。加強創新導向的普惠性政策,切實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支持企業技術創新和傳統產業改造。加強需求導向政策,為創新企業疏通市場渠道。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適應創新鏈各環節的資金需求。三是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和法治環境。要進一步放鬆市場准入限制,有效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作用,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提高侵權成本,降低維權成本,強化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加強信用體系建設,構建誠信社會,降低社會交易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