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經濟日報) |
中評社北京7月15日電/我國2018年糧食產量已經突破13000億斤,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穀物自給率保持在98%以上。但當前,城鄉居民糧食消費水平大幅度提高,對優質糧食需求持續增加,而國內優質糧食供給不足,需要通過進口來解決。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是解決我國糧食問題的必然選擇——
我國糧食連年豐收是不爭的事實,2017年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889斤,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我國每年還要進口超過1億噸的糧食,大豆對外依存度更是超過80%。多位專家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我國口糧安全問題基本得到解決,糧食安全的內涵發生深刻變化,糧食供需存在結構性短缺,糧食質量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在我國人多地少的現實國情下,通過適度進口優化供給結構,可以從更高層次上提升國家糧食安全的整體水平。
口糧有保障 進口調餘缺
人們都關心一個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我國糧食夠不夠吃?答案是肯定的:夠吃。
我國歷來高度重視糧食和農業生產,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通過政策支持、科技驅動、深化改革等多種舉措,穩步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2018年糧食產量已經突破13000億斤,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穀物自給率保持在98%以上。目前,國內糧食供需總體寬鬆,庫存充裕,糧食儲備已經大大超過世界糧農組織規定的17%至18%的安全警戒線。我國用全球10%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生產的糧食,養活了全球近20%的人口。過去幾千年長期困擾中國人民的溫飽問題已經成功解決,逐步實現了由“吃不飽”向“吃得飽”,進而追求“吃得好”的歷史性轉變。
然而,我國糧食夠吃,為什麼還要大量進口呢?“這是因為當前我國糧食供給已經由總量不足轉為結構性矛盾,結構性短缺已經成為當前影響國家糧食安全的突出問題,需要通過進口來調劑餘缺。”中國農業大學農經管理學院教授李軍說。一方面品種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穀物雖然保持較高自給水平,稻穀連續多年產大於需,口糧在數量上已經得到保障,但是玉米已連續兩年出現產需缺口,大豆自給率不足20%;另一方面城鄉居民糧食消費水平大幅度提高,對優質糧食需求持續增加,而國內優質糧食供給不足。如小麥是我國居民的主要口糧,國產小麥以中低筋品種為主,蛋白質含量較低,製作高端面包所需要的高筋小麥國內供應不足,需要通過進口來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