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7日電/據最新一期《中國新聞周刊》報道,中國城市“萬億俱樂部”正在不斷擴容,寧波和鄭州2018年度GDP首次突破萬億元。至此,中國躋身“萬億俱樂部”的城市已有16個,包括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蘇州、重慶、武漢、成都等。
北京青年報發表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張敬偉文章表示,近年來,GDP有時並不“討喜”。就政策導向看,弱化GDP排名,有助於抑制慣性的唯GDP的政績崇拜,也契合了黨的十九大有關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的表述。從輿論和社會層面而言,由於政績工程往往帶來GDP水分,導致一些地方GDP最終都要“擠水”。然而,GDP總量是衡量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如果去掉水分,GDP自然是多多益善。
今年上半年,分析家認為中國經濟增速為6.3%,維持在中高速增長區間。中國經濟沒有失速,意味著中國GDP依然維持中高速增長,全球第二的排名更加穩固。由此理解中國城市GDP“萬億俱樂部”擴容,更具現實意義。一方面,16個城市進入“萬億俱樂部”,凸顯中國經濟的活力,折射著中國經濟在國內外市場嚴峻挑戰下的韌性;另一方面,這16個城市,雖然發達區域最多,但中西部地區的省會城市也開始發力進入這個俱樂部,如長沙和鄭州,說明中國區域經濟差距在縮小。
上述16城市,除了四大一線城市,杭州、南京等長三角城市逐漸進入“新一線”城市行列,長沙和鄭州則成為新的二線熱點城市。因此,“萬億俱樂部”擴容,可謂中國高質量發展的象徵,也體現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提檔至高質量發展的成果。
文章指出,不能迷信GDP總量,但GDP總量又是體現綜合實力的關鍵指標。因此,對GDP的解讀,尤其是對中國16個城市進入“萬億俱樂部”的解讀,還須理性務實。
首先,中國經濟從省、市(區)發展階段過渡到重點城市引領階段。每個萬億GDP城市都是一個重要的經濟支撐點,這樣的經濟發展模式,較之省級單位的粗放更加精微,可以說提升了經濟發展盤子的“分辨率”,因此是高質量發展的標準。
其次,“萬億俱樂部”擴容,也體現中央城市化發展的水平,以區域中心城市帶動區域協同發展,最終形成城市群的集聚效應和灣區經濟的幾何效應。從16個城市的發展看,要麼處於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區域,要麼是省會城市,要麼是計劃單列市,要麼是傳統的區域中心城市。此外,中國已經規劃了數十個大的城市群,各省也都規劃有自己的都市圈,加之“一帶一路”倡議的連接以及十餘個自貿區域的功能設計,中國城市化不僅在國內形成點、線、面、體突破行政區劃的開放局面,而且也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和全球形成了互聯互通的市場大格局。國內區域協作發展的紅利可以分享,全球化的紅利亦可共享。
其三,理性審視重點發展省會城市的“首位度”思維。武漢、成都、合肥通過擴容城市的方式實現了從小城市到大城市的蝶變,成都甚至因此跑步進入“萬億GDP俱樂部”。做大省會城市,可以形成集聚效應,引領全球500強入駐,從而強化對本省其他地區的輻射。同時也要看到,如果僅以行政區劃的方式做大省會城市,或可迅速提升省會城市的GDP,但這只是存量的叠加,而非增量提升,這樣的“首位度”提升需要慎重。
其四,除了16個城市進入“萬億俱樂部”,還有GDP超過8000億的佛山、濟南、西安、東莞、合肥、南通等城市也將“萬億俱樂部”作為近期發展目標。隨後,還有徐州、常州、泉州、唐山等7000億量級的城市在朝著萬億GDP的目標邁進。長江後浪推前浪,中國城市的你追我趕,更是中國經濟活力和高質量發展的象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