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馬兜鈴酸致肝癌"是實錘還是誤讀
http://www.CRNTT.com   2019-08-08 14:58:04


 

  在此之前,2012年,韓澤廣團隊在研究肝癌基因組變異時,發現10例患者中有4例A>T/T>A突變富集情況,提出可能與馬兜鈴酸暴露有關。2013年,新加坡、美國等地的研究人員在有馬兜鈴酸暴露的尿路上皮癌患者的基因組數據中發現A>T/T>A特征突變譜,認為是馬兜鈴酸指紋。同時,用這個指紋重新分析已發表的88例中國肝癌患者基因組數據,發現10例具有類似指紋,支持馬兜鈴酸可能導致肝癌。

  影響更大的是2017年《科學:轉化醫學》發表的一項研究。在該研究中,新加坡等地科研團隊對來自台灣地區的98例肝癌樣本分析,發現78%出現特征性A>T/T>A突變,即馬兜鈴酸指紋。

  但這些研究只是從基因組突變特征和統計學分析方面支持馬兜鈴酸導致肝癌的觀點,缺乏直接證據表明馬兜鈴酸導致肝癌。

  “我們的最新研究提供了直接證據。”韓澤廣說,除了動物實驗,研究人員發現,在隨機選擇的中國肝細胞癌患者中,25.8%患者的癌旁肝組織中檢測到馬兜鈴酸-DNA加合物。此外,克隆分析發現馬兜鈴酸引起的腺嘌呤至胸腺嘧啶的突變在惡性克隆演化過程的早期出現,說明馬兜鈴酸是引起細胞惡性轉化的關鍵。

  馬兜鈴酸致中國肝癌多發?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馬兜鈴酸能導致肝癌?

  欒洋等人認為,韓澤廣團隊在該特定實驗條件下得出的數據,不足以得出馬兜鈴酸致肝癌結論,尚不能稱為“實錘”。

  “特定實驗條件”指的是實驗對象是幼齡小鼠,以及四氯化碳肝損傷模型。

  “此前國際上發表的10餘篇按照動物致癌實驗進行的相關研究論文,均表明成年動物經馬兜鈴酸給藥後肝臟沒有出現腫瘤。”欒洋分析,韓澤廣團隊的實驗與以往研究最重要的一個不同之處就是致癌實驗所使用的小鼠是2周齡的(小鼠尚處於哺乳期,相當於人類一二歲嬰幼兒),而之前報道的研究都採用成年動物,致癌的靶器官是泌尿系統而非肝臟,即成年動物單獨給予馬兜鈴酸未觀察到肝臟腫瘤。

  “成年後的中國人肝癌發病主要是因為馬兜鈴酸攝入引起的嗎?”欒洋認為現有研究數據尚不足以給出確切答案。需要關注該論文的另一個點是四氯化碳前處理動物後再給藥的實驗設計。四氯化碳常用於動物實驗肝損傷造模,該論文結果表明了肝臟有損傷時攝入馬兜鈴酸比非損傷狀態下更容易引發癌症。因此,肝病患者是否能再食用含有馬兜鈴酸的藥物,需要深入研究並且刻不容緩。”欒洋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