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些媒體將韓澤廣團隊的最新實驗解讀為馬兜鈴酸是導致我國肝癌主要原因的‘實錘’證據,但應該注意到原文獻是在幼齡小鼠(相當於1—2歲嬰兒)及四氯化碳肝損傷模型上做出馬兜鈴酸致肝癌的現象,這與臨床上肝癌發生情況並不相同,並且國際上多年來發表了多篇獨立的研究,均未在成年鼠上做出馬兜鈴酸致肝癌的結果,因此目前認為馬兜鈴酸是導致我國肝癌主要原因的‘實錘已落’為時尚早,希望媒體能理性分析和傳播。”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全軍中醫藥研究所副所長王伽伯向科技日報記者強調。
“馬兜鈴酸致肝癌的相關研究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長期以來,肝癌在中國的發病率高於歐美地區,既往和目前的研究認為這主要是由於肝炎病毒,這也是指導我國肝癌風險防控公共衛生政策制定的基本依據。” 王伽伯說,這是他關心的重點,“若根據這篇文章和此前的一些研究認為中國及亞洲地區肝癌主要與中草藥使用有關,將可能使我國肝癌防控方向發生很大改變”。
“對確認的風險要重點防控,但也應注意不要被未證實的風險左右了公共衛生決策。”王伽伯說。
“中醫藥是祖先給我們留下來的瑰寶,但只有科學地傳承才能賦予其長久的生命力。”欒洋強調,研究中藥安全性不是為了否定中藥,而恰恰是為了更好地傳承,既不能因為部分中藥成分具有潛在致癌毒性,而以偏概全、因噎廢食,也不能長期對人們的疑慮或隱患不給出明確答案。“我們要應用現代技術手段闡明毒性機理,進行風險評估,找到科學的使用方法,才能使中藥更好地得到傳承發展。”欒洋說。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