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熱潮降溫
“90後”北京白領何利是知識付費產品的忠實用戶。2017年4月,尚未畢業的何利花費199元購買了一款求職類課程,這是她的第一次知識付費經歷。兩年多來,從英語學習到面試經驗,再到電影賞析、非虛構寫作等不同領域,何利在各個知識付費平台上花費不少。
近一年來,走入職場的何利逐漸意識到了問題。“我發現一些付費課程脫離實際生活和工作需要,‘雞湯味’太濃,就漸漸放棄了,還有一些根本沒有打開過。”何利告訴記者,“囤下太多學不完或沒有用的知識,反而會讓人更焦慮。”
很多人都有相似的感受。現在,在微信朋友圈打卡曬學習進度的人少之又少,良莠不齊的付費課程令一些用戶感到失望。
今年5月,知識付費平台“得到”的第一個訂閱專欄產品“李翔知識內參”團隊宣布解散,引發業界關注。該產品作為平台明星產品,曾創造出上線1天銷量過萬的突出成績。它的悄然退場被不少人視為近來知識付費大潮消退的一個注腳。
知識付費行業停下瘋狂擴張的腳步、進入“冷靜期”已是不爭的事實。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發布的《2018年知識付費研究報告》顯示,用戶複購率下降和使用時長縮水已造成行業營收開始下降。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近日發布的《2018-2019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用戶對知識付費產品有了更加理性的選擇,主播資源、版權資源和用戶資源向頭部平台加速集中。
用戶期待“物有所值”
今年5月,微信安全中心發布《關於利誘分享朋友圈打卡的處理公告》,依托社交平台的零成本“裂變營銷”遇阻,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為知識買單的盲目跟風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