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EIB的新倡議看上去美好,但落實起來難度卻不小。首先,EIB出資國意見仍未統一,尤其是德、法、意、英這四個大“金主”。法國是這項倡議的最大支持者,但EIB最大出資國德國的財長舒爾茨早前曾明確表示,在德國計劃退出核電的情況下,進一步加大對天然氣項目的投資是確保德國乃至歐洲經濟增長的基本要求,“故EIB應繼續就此作出融資努力”。意大利目前是歐盟內部石化能源項目最大的借款方,正大力推進其離岸油氣開採計劃。至於波蘭、匈牙利等國,乾脆以不支持“零排放”為要挾,借機向EIB要求更多貸款。難怪歐洲經濟和社會委員會委員、歐洲議會前議員瓦特森專門撰文呼籲,“歐盟成員們,給《巴黎氣候協議》一個機會吧,別再損害歐洲的信譽了!”
其次,歐盟委員會或予以掣肘。雖然候任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曾承諾將應對氣候變化作為施政中心,並將推動EIB轉型成“歐盟氣候銀行”。但據歐盟委員會負責能源事務的一位高級官員透露,天然氣在歐洲能源安全中扮演重要角色,歐盟正致力於2020年上半年內完成域內天然氣網絡建設,“故歐盟委員會不支持EIB調整貸款政策,並將要求該計劃對天然氣項目予以豁免”。
世界自然基金會歐洲政策辦公室經濟學家高迪諾特認為,這是歐盟委員會即將離任的主席容克和他的團隊在給馮德萊恩“使絆子”,“天然氣行業的游說集團可不希望EIB的錢花在新能源技術研發上”。瓦特森則認為,歐盟的政策制定者如果不能在2025年將天然氣使用量削減至2030年的六分之一,歐洲就無法實現“氣候中性”目標,“這是把後面幾代人的未來賭在生命周期如此短的天然氣產業上”。
第三,融資優先領域的確定仍有困難。即便EIB新倡議在歐盟內部過關斬將獲得執行,市場對貸款和投資的重點仍有分歧。新型電池及儲電技術、能源效率升級、能源互聯互通、風能和太陽能開發等產業領域應優先考慮。歐盟近期一系列選舉情況則顯示,選民更希望在應對氣候變化學科完善和人才培養上加大投入。
“EIB的第一個能源項目要追溯到60年前的西柏林火電廠,項目至今仍在運行”,霍耶爾感嘆,“這提醒我們,必須從一開始就選定正確的方向,否則將帶來更大的轉型成本”。
歸根到底,知易行難。全世界正站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十字路口上,EIB的新倡議為世界經濟超越舊能源體系注入了些許信心。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田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