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實情況果真如此嗎?真實的母女關係究竟是什麼樣的?在普利策獎經典話劇《晚安,媽媽》中,就呈現了一出耐人尋味的母女故事。《晚安,媽媽》1979年在百老匯首演大獲成功,1983年獲得普利策獎,成為了百老匯經典的保留劇目,被翻譯成許多文字在世界各國上演。自10月29日起,《晚安,媽媽》在鼓樓西劇場上演,也拉開了鼓樓西劇場第三季經典劇目輪演。據悉,《晚安,媽媽》將演出至11月3日,之後還將上演《三塊廣告牌》鬼才編劇馬丁·麥克唐納力作《麗南山的美人》,及以殿堂級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的劇作為藍本的《婚姻情境》。
在演出正式開演前,《晚安,媽媽》線下座談會在鼓樓西劇場開講,《晚安,媽媽》話劇導演祖紀姸,劇中媽媽的扮演者、國家一級演員林蔭宇,奇葩說辯手、知名情感博主花希,電影《柔情史》導演楊明明,心理咨詢師、簡單心理平台創始人簡里里共同就該劇的創作,以及原生家庭和親子關係等話題展開了探討。
劇中的“生”與“死”其實是在講人如何掌控命運
《晚安,媽媽》出自美國著名劇作家瑪莎·諾曼之手,為觀眾呈現一出耐人尋味的母女故事,1979年首演百老匯便一舉成功。故事發生在一個平常的周末夜晚,女兒突然向母親發出自殺預告,一場發生在母女之間的情感風暴就此上演。作為導演,祖紀姸之前的創作一直偏喜劇為主,這也是她第一次嘗試觸碰嚴肅題材的外國經典話劇。祖紀姸說,自己在讀完劇本以後,第一個想法是做不了,因為它超越了自己的解讀和把控範圍,因此自己的內心一開始是拒絕的。但這種拒絕,讓自己開始了對這部劇的想象,“我開始不斷在腦海出現一個形象,一個巨大的閣樓,這個閣樓可能是一個投下陰影的空間,裡面承載著這個家庭所有的過去,所有的秘密,像一個倒過來的漏鬥一樣,一點一點滲透在這個家庭現在,(滲透在)此時此刻這個女兒的一生,以及她生命最後兩個小時。”
林蔭宇是劇中媽媽的扮演者,事實上,她曾在1993年和2015年兩度執導《晚安,媽媽》,在十幾年的跨度中,林蔭宇對於媽媽這個角色,有著不斷變化的認識。林蔭宇提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有一部很有名的電影《五個女子和一根繩子》,里邊講述了很愚昧的自殺,是寫生與死,寫人對自己命運的操控。“《晚安,媽媽》展現給觀眾的是什麼?事實不能構成戲劇,必須由事件和行動來構成戲劇。”林蔭宇認為,在這個故事里,母女之間生活在一個屋檐下,有著非常親密的血緣關係,透過這種母女之間的疏離,透視到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人類之間的疏離。《晚安,媽媽》獲得過普利策獎,已經成為百老匯經典保留劇目,而普利策獎一直強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劇中的“生”與“死”,其實也不完全在講自殺,而是在講人的命運,我們如何來掌控。林蔭宇進一步說,《晚安,媽媽》講了人的選擇,人的自主和人的自由。
作為主持人的商璐在《晚安,媽媽》中注意到一句台詞,里邊提到血緣關係就是偶然組合的一個錯誤,那麼,我們如何看待血緣關係,真的是偶然嗎?真的是錯誤嗎?林蔭宇認為,可能組合在一起的時候是一個偶然的錯誤,但是它一旦成為事實以後,怎麼正確對待它才是我們更應該去做的事情。比如一個人認識另一個人是一個偶然,但今後兩個人如何相處,就是相互經營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