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聯合早報:巴塞爾公約精神應受各國尊重
http://www.CRNTT.com   2019-11-07 16:13:21


 
  社論續道,自從中國去年開始全面禁止廢棄塑料進口,東南亞國家如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成了新的垃圾傾倒地點。當東亞國家更加嚴厲地制止垃圾入口,是否意味著,其他地區,如南亞、非洲、南美洲等等地區的國家的入口垃圾將會增加。在國際上,垃圾轉口是同樣的自私與不負責任的行為,都應該受到譴責。

  問題的另一面是,發展中國家面對的更大困難是它們對本身製造的垃圾的處理缺乏力度和妥善辦法。“垃圾山”是發展中國家城市裡的常見醜陋景觀,當地政府對垃圾山不斷增高和擴大一籌莫展。垃圾泛濫成災,殃及海洋,垃圾從河流流入海洋,海洋受到有毒和塑料袋所造成的污染已嚴重地危害到人類的生物鏈。印尼是排在中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海洋垃圾製造國,每天製造的廢塑料估計多達130萬公噸,對海洋生態系統構成一大威脅。

  然而,西方國家對海洋污染的關注甚於垃圾對陸地環境的危害(因為它們眼不見為淨),這從它們對《巴塞爾公約》精神缺乏應有的尊重可以看得出來。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聯合國就制定了以保護發展中國家環境利益為宗旨的《巴塞爾公約》。公約充分確認,國有權禁止外國危險廢物和其他廢物進入本國領土。

  今年5月修訂後的《巴塞爾公約》把塑料垃圾等污染物也納入進出口限制對象,這就意味著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嫁污染的做法是國際社會所不容 的。

  基於人類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態度所製造的垃圾和有毒廢物量不斷迅速增加,垃圾處理也是發達國家的棘手問題。全球垃圾問題涉及多個層面,不是一紙《巴塞爾公約》可以解決的,但各國不論貧富起碼應該尊重這份公約的精神,更加認真對待人類共同面對的全球環境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