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區塊鏈和虛擬加密貨幣相生相伴?
2008年,物理學家中本聰發表了名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的文章,2009年一種虛擬加密貨幣——比特幣誕生,成為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個應用。虛擬加密貨幣也因此與區塊鏈技術的關係開始變得難舍難分。
“區塊鏈與比特幣之間,是不能畫等號的。”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強調,區塊鏈是一種底層技術,依托於這種技術誕生了比特幣等一眾數字貨幣,但不能因此就混淆在一起。
多位專家對記者表示,沒有實際價值的虛擬加密貨幣,不應是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方向。“區塊鏈是未來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應警惕各類假借區塊鏈名義的騙局,讓本該產生更大價值的底層技術成為騙子的幌子。”趙磊表示。
火幣大學校長、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於佳寧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國內也對代幣發行融資嚴加管控。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將首次代幣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簡稱ICO)定性為未經批准的非法公開融資行為,其涉嫌非法發行證券、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應當立即停止。
低門檻發行增加監管壓力
“區塊鏈上的數字資產與傳統資產依托的基礎設施不同。”於佳寧說,傳統資產的確權、流轉和交易依托於銀行、登記公司、清算公司、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等基礎設施,交易過程相對複雜,透明度相對較低,導致資產的交易、流轉成本相對較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資產的流動性。
但在數字金融時代,數字資產交易使用的是一種點對點(P2P)的數字支付系統,基於區塊鏈基礎網絡,無需中間機構。資產的確權、清算也將由多方見證,辦理成本更低、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能為資產創造更多的流動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