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3日電/新年第一天,央行公布全面降准,無疑是一顆“定心丸”。
經濟日報發表記者陳果靜文章分析,從目前看,保證跨年流動性平穩,需要更多資金支持。每到春節前後,流動性往往出現緊張局面。此時適時適度預調微調,有助於保持春節前後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有利於金融體系在節日前後更好地滿足企業和個人的資金需求。因此,對金融體系來說,這是一顆“定心丸”。
對於企業來說,這也是一顆“定心丸”。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需要更多長期資金。2019年以來,央行通過逆回購以及中期借貸便利(MLF)、常備借貸便利(SLF)以及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對市場流動性適時適度調節。與這些貨幣政策工具相比,降准釋放的資金期限較長,與實體經濟的需求更為匹配,能夠更好地滿足企業對金融服務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降准所釋放資金的成本明顯較低,有利於帶動企業貸款利率下行,從而減輕企業負擔。在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報價改革之後,降准還將進一步推動LPR利率下行,從而降低民營和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
文章指出,降准並不代表貨幣政策就此轉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於貨幣政策的具體表述由“鬆緊適度”變為“靈活適度”。這意味著,貨幣政策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個動態優化的過程,需要根據形勢需要,搭配運用不同的貨幣政策工具組合。
當前,貨幣政策需要平衡好通脹預期和穩增長等多目標之間的關係。通過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使得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接下來,仍需通過市場化改革辦法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加快利率市場化進程,推進存量貸款定價基準轉換,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更好緩解民營和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