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警惕全球疫情升級帶來的外部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20-03-24 09:22:19


全球疫情已然升級,中國需要加大對外部疫情輸入的防控,警惕外部經濟條件惡化的風險給中國經濟帶來多重衝擊。
  中評社北京3月24日電/目前,新冠疫情對世界經濟的衝擊開始逐步顯現,全球製造業邊際弱企穩進程中斷。中國2月份的製造業PMI指數下跌至35.7,非製造業PMI指數下跌至29.6,同比分別下降27%和45%,創下自統計以來的最低值。

  金融時報發表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譚小芬,中央財經大學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王睿賢文章表示,當前製造業PMI下行以短期因素為主,疫情過後的反彈概率較大。從新增確診數量和治愈數量來看,疫情在國內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國內生產開始有序恢復,全國範圍內復工率達到90%左右,整體趨勢向好。但疫情在國外擴散情況開始加重,一方面是日本、韓國、美國、意大利等發達經濟體的新增感染人數加速上升。另一方面,各國應對疫情能力呈現差異化。各國普遍缺乏中國政府封城、停產等以犧牲一定經濟增長換取社會穩定的雷霆手段,同時不具備中國在政治制度方面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WHO公開表示疫情已成為全球大流行病。部分國家政府無力控制人口流動給疫情傳播已導致經濟全面衰退帶來更大風險。全球疫情已然升級,中國需要加大對外部疫情輸入的防控,警惕外部經濟條件惡化的風險給中國經濟帶來多重衝擊。

  疫情對全球經濟衝擊較大 金融市場風險上升

  文章介紹,從全球傳染病的歷史來看,21世紀全球爆發的三次大流行病分別是2003年的非典、2009年的H1N1流感和2014年的埃博拉。據測算,三次流行病給全球帶來的經濟損失平均在500億美元左右,拖累當年世界GDP增長大約0.1%。但此次疫情傳播的廣度和深度相較前三次疫情都有過之而無不及。由於中國是感染的重災區,中國GDP占全球GDP的比重已經由2003年的4%上升至2019年的16%,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了30%,對全球經濟的影響程度會顯著高於之前的疫情,為世界經濟帶來了較大不確定性。同時,之前三次的疫情暴發僅集中在局部地區,沒有形成全球範圍內的大擴散。但此次疫情開始呈現向世界範圍擴散的趨勢。受疫情影響,金融市場恐慌情緒開始蔓延,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疫情衝擊叠加OPEC+會議談判失敗,原油期貨下跌將近50%。各國的股市波動增大,道瓊斯指數波動率增幅超過200%。國際黃金、白銀價格保持平穩微降,反映出全球金融市場的避險情緒較重。全球金融市場震蕩劇烈,部分國家主權債務出現違約,或有爆發全面金融危機的風險,需密切關注全球的疫情發展給中國帶來的外部環境的變化。

  需求端受阻 外需或不及預期

  文章分析,2019年中國進出口總額為31.5萬億元,其中出口總額為17.2萬億元,同比增長5%。2020年1、2月由於全國多數企業都處於停工狀態,出口受到的影響較大。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2月末繼續回落1.6%,其中韓國、歐洲、美東、美西等航線的回落幅度相對較大。首先從出口分項上看,貨物出口受各經濟體的經濟復甦狀況影響較大。2月份全球PMI指數為47.4,降幅明顯。製造業景氣指數下行帶動貨物出口不確定性上升。服務貿易方面受疫情影響顯著,1月份的服務出口同比下降27%。隨著旅遊、交通等服務業的疲軟,以及全球範圍內人口流動的管制,2月份回落幅度更大。2016年至2018年旅遊出口金額平均在410億美元左右,按照平均值推算,2020年在旅遊出口上的損失將在100億到200億美元左右。從出口國家來看,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韓國、日本、意大利三國佔中國出口總量的11%左右。從出口產品結構上看,中國對外出口主要以機電設備、紡織原料與紡織品、賤金屬及其製品三項為主。對日本、韓國的出口占比較高的是紡織原料、紡織製品、化工原料和食品飲料。疫情全球範圍內的升級可能會導致國外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停工停產,同時悲觀預期下的投資下降導致機電設備的需求推遲。紡織品和食品飲料方面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除此之外,美國作為中國的第一大出口國,占到出口總量的19%,其疫情發展情況是中國外需的重要變量。美國方面的疫情目前不明朗,隱患較大。美國經濟以消費作為主導,家庭消費占到GDP的70%左右,新冠疫情帶來的消費停擺對經濟衝擊較大。

  產業鏈外移風險下降 斷供風險上升

  文章認為,當前疫情在全球升級的進程中,需密切關注各國的防控力度以及企業停產停工情況。由於醫療資源的稀缺,口罩產能不足導致部分國家可能存在停產停工的現象。目前韓國、歐盟等經濟體已全面限制口罩的出口,反映了國內的口罩供給不足。未來疫情如果進一步升級,部分國家由於防控措施不到位、檢測措施難以落實而導致工業生產可能進入被迫關停階段。目前從外貿企業的數據上看,海外的疫情與鎖國將嚴重影響中國的外貿。長三角、珠三角復工率達到90%以上,但由於生產訂單較少,開工率只有30%左右。因此我們判斷,中國目前產業鏈外移風險下降,斷供風險上升。根據疫情嚴重的日本和韓國地區的貿易結構,韓國在儲存芯片市場占有主導地位,核心零部件細分領域的市占率超過72.7%;日本在半導體制備原材料領域具有較高的市場份額,其中矽晶圓在全球市場占到57%,光刻膠占比達到72%。除此之外,日韓在智能手機面板全球銷售額占比達到51.8%,尤其是韓國三星在智能手機面板領域具有一定的壟斷地位,短期內較難產生替代。中國下游的半導體行業、消費電子行業均面臨著一定的供給衝擊。除高新技術行業之外,傳統行業如汽車製造當中的金屬、橡膠化工、機電設備等項目也與日韓主導的原材料和中間品有關。中國從日本進口的機電產品占到全部自日本進口產品的43%,向韓國進口的機電產品占到所有自韓國進口商品的54%,機電設備對日韓的依存度相對較高。需要警惕日韓疫情升級對中國產業鏈的衝擊。可以考慮加大相關產業的扶持力度,培育國內具有競爭力的企業主體。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