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復工復產正在全國範圍內有序推進,但距離真正落實“全面復工復產”還有一定距離。目前,北京、天津、湖北、河北4個省級行政區還處於一級響應狀態,全國性文體活動及跨省跨境旅遊等尚未恢復,酒店、餐飲、影視娛樂、金融服務等第三產業復工率較低。這意味著,推動經濟全面恢復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困難與障礙,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還沒有充分激發。
防範疫情和復工復產看似是矛盾的兩面,但並非不可調和。中國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利用治理創新,結合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科技,為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
第一,綜合運用多種方式,加快實現全產業鏈復工。全產業鏈是中國的獨特優勢,但在實際復工過程中,全產業鏈各企業復工還存在不同步、不協調的情況,一個環節脫鏈就會影響整個產業鏈的效率。政府部門應積極開展產業整體情況調研,發揮協調作用,對企業的復工復產進行輔助指導,為存在困難的企業提供幫助,最大程度上讓產業鏈各個環節的企業實現高效率配合,保持節奏一致。上海會同江蘇、浙江、安徽建立長三角復工復產複市協調聯動機制,就是對推動全產業鏈復工的一種有益探索。
第二,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應作出復工表率,推動企業真正實現復工復產。在2019年全國各省市GDP排名中,上海、北京、深圳、廣州處於前四位,不僅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貢獻地區,更對全國其他地區具有帶動作用。北上廣深作為國際性大都市,面對著較大的境外輸入病例風險,各級政府已經對高風險人員採取了嚴格的隔離措施,把這種風險降到最低,因此有條件、有必要加快安全有序復工復產進度,並帶動其他地方加速復工復產。
第三,探索總結疫後中國恢復經濟的經驗,與世界其他國家分享,共同推動世界經濟回暖。疫情出現以來,中國在抗擊疫情方面總結出了一系列有效經驗,對世界各國抗擊疫情提供了重要參考。目前,當各國正在探索安全有序復工的方法時,中國作為第一個控制住疫情並開啟復工的國家,應總結出一套既可防範疫情反彈又能最大程度實現復工復產的經驗和方法。例如在復工過程中,中國廣泛使用互聯網應用發展線上經濟,通過大數據技術,“雲”上智慧抗疫等措施實現安全復工。這些抗疫復工經驗為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供模式參考,助推疫後世界經濟發展快速走出危機。
這場全球疫情危機給各國帶來的影響都是深刻的,並且這種影響可能長期存在。中國既要從自身出發,通過加速復工復產穩定國內經濟,也需要承擔相應的國際責任,大力加強國際合作,與各國共同推動疫後世界經濟加速恢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