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後新冠”時期的世界將會怎樣
http://www.CRNTT.com   2020-04-25 10:33:39


 

  東亞國家在抗疫中表現出的文化共性,也令美國產生了危機感。同時,面對本國日益嚴峻的疫情,美國國內開始出現反思,《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馬斯·弗裡德曼認為,新冠肺炎將成為新的歷史分期的起點。從人類面對共同威脅、需要攜手應對這一視角看,2020年堪稱“人類命運共同體元年”。馬里蘭大學教授米歇爾·蓋爾芬德提出,面對公共衛生危機,中國那樣的“緊密型社會”比美國這樣的“鬆散型社會”更能做出有效回應。“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們(美國)的鬆散文化需要一次大轉型”。學術界出現的文化和觀念層面的反思、對東方的肯定,讓美國戰略精英們感到擔憂。

  面對疫情壓力,在危機感與競爭意識雙重驅動下,美國政府有人做出了“甩鍋”“索賠”的動作。從美國內政角度看,這一做法是著眼總統選舉,要轉移視線,推脫責任。假設從疫情得到控制到11月大選有一段間歇期,那麼這將是民意迅速發酵甚或重構的重要階段,可以預期,現政府、共和黨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從美國的國際戰略看,則有在不利處境下以攻代守、強行壓制的味道。

  日本戰後最長的景氣周期在2019年下半年就已岌岌可危,加上此次的疫情和東奧會延期等的衝擊,日本經濟更是雪上加霜。美國搞單邊主義、日韓關係尚未完全緩解、東南亞市場容量有限,中國是能拉動日本經濟為數不多的要素之一。日本政府曾推動企業搞“中國+X”,但日本也不可能擺脫美國的戰略軌道。日本國債居高不下,軍事與社保爭預算,無法自行彌補“脫美”造成的安全系數下滑。日本對美奉行的是“建設性追隨”路線,通過增加戰略自主性,將美國因素化為實現本國目標的戰略性工具。同樣,在中美之間,日本要做“積極作為的兩面人”,而不是“消極無為的兩面人”。

  中國“危”“機”並存,轉危為機關鍵在應對

  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衝擊、對對外關係的影響巨大而深遠。中方最需要冷靜分析形勢,科學決策,智慧應對。關鍵環節有三個:什麼樣的國家、在何種條件下、以何種思路應對何種危機。危機既包括公共衛生危機本身,更包括疫情引發的經濟社會發展問題,以及疫情帶來的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通過這次疫情,更能辯證地看清我們自身的優長與短板。疫情防控反映出中國的體制優勢,特別是在社會動員力、政策執行力、基層組織力上的突出強項。從克服經濟社會發展的困難角度看,中國的基本國情中仍有不少欠發展的部分,各類發展性指標的人均值仍落後,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較大,東西差距、城鄉差距明顯,欠缺平衡,醫療財政占國家總財政預算比重、萬人醫生比值遠遠低於發達國家。但是按照發展經濟學的觀點,這也意味著,相比發達國家,我們仍有巨大的內在發展潛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