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大力推進“共享用工”,企業界用人也掀起“共享潮”。
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馬鮮生門店里,活躍著一批特殊的“新員工”,他們原本是一些餐飲企業的工作人員,防疫期間,餐廳關閉,他們就來到了盒馬鮮生門店里“上班”。
截至目前,50多家餐飲企業的4000多名“共享員工”在盒馬上班,盒馬也將推出3萬多個新崗位,在全國範圍公開招聘。
聯想也已在武漢產業基地招聘600餘名“共享員工”,為當地暫時歇業的中小企業商戶員工們提供電腦、服務器、手機組裝等臨時工作機會。
專家表示,共享員工是一種提高生產效率的創新方式,這種創新來源於技術變革。隨著我國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日益完善,共享員工模式可以讓勞動者釋放出更大的生產力。
數字經濟——調適就業方向
防疫需要,“無接觸服務”風生水起,企業用人也出現了供需失衡。一邊是傳統行業暫時停擺,用人需求陡降,一邊是新業態迅速崛起,用人需求激增。
“雲就業”將許多傳統行業員工“引流”至數字經濟領域。
比如,防疫期間,約164萬人通過互聯網平台支付寶實現了靈活就業,其中不乏人工智能訓練師、網約配送員等新職業及各種兼職。在河南、陝西、貴州等地,不少滯留農民工則就地做起了支付寶人工智能訓練師。支付寶還新增了25萬個小程序,帶動了75萬個小程序開發和運營崗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