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完善要素總量統計制度。要素的數量統計是要素市場統計的基礎工作。要看到,我國要素市場的統計能力仍然相對較弱,在人口、土地和技術等層面的統計仍存在遺漏和重複統計問題。要進一步改進要素總量統計方式,逐步強化這些領域要素數量的統計質量。同時,針對數據以及未來可能涉及的資源與環境等特殊要素,應盡快研究制定這類新型要素的統計方法,搭建統計框架,並將其納入現有統計體系當中,形成有效的統計途徑和適宜的統計方式。此外,可考慮在經濟治理基礎數據庫建設過程中,嵌入要素基礎數據庫模塊,生成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數據序列,適時考慮增加資源與環境要素數據序列。
二是創新要素核算統計制度。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是現代國家統計體系的重要內容。但是,從全球範圍看,一些與基礎要素相關經濟活動的增值部分並未有效計入生產總值當中。因此,可借助國民經濟核算方法的相關改革,加快建立完善我國要素核算統計制度。首先,要盡快完善土地增值部分統計方式,將土地增值部分科學完整地納入國內生產總值。其次,要進一步健全研發投入的核算統計,更大範圍地將技術成果納入固定資本形成。再次,要加快研究人力資本投資的統計方式,探索將人力資本投資計入國內生產總值。此外,要著力健全數據資產的統計體系,將數據資產增值納入國內生產總值核算當中。
三是構建要素統計管理制度。相對而言,要素的統計核算更為複雜,建議搭建符合國情的要素統計管理制度。在這一過程中,可考慮建立健全要素統計組織架構,在各級統計部門建立專業的要素統計部門或統計崗位;構建要素統計的標準體系,統一各類要素統計的名稱、單位、口徑、取數來源,提升指標體系標準化水平,並根據要素市場化改革的需要不斷調整統計指標體系,保持適當超前,實現統計工作更好服務於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此外,還要善於利用大數據,搭建要素的大數據平台,構建政企合作的要素大數據統計機制。
逐步健全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配套制度
生產要素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運行的重要基礎,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一方面將有力推動我國其他層面的改革,同時更需要其他配套改革的協同推進。唯此,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經濟社會效應,最大限度地避免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體制性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