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美戰略矛盾激化與美國對華戰略逆轉
http://www.CRNTT.com   2020-07-26 00:07:13


 
  第二,美國頻繁挑戰“一中原則”,顯著加大“以台制陸”力度,不斷在台灣問題上觸碰中國的“紅線”。

  台灣問題既是中國特殊內政問題,也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問題,是二戰後美國霸權強姦中國主權產生的怪胎。過去40多年台灣問題雖幾次使中美關係陷入危機,但沒有妨礙中美關係總體發展。但是,隨著中美國力差距持續縮小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偉業的不斷推進,美國越來越急於用“台灣牌”制衡中國,台灣問題對中美關係總體穩定構成越來越大威脅。如果說中美經貿關係是中美關係的物質基礎,台灣問題就是中美關係中融政治意識形態、國家主權、軍事安全、地緣戰略等於一體的最關鍵問題,是關係到中美關係是否徹底崩盤的核心問題。假若再爆發台海危機,中美關係將很難再轉危為安。換言之,中美經貿關係無論怎樣惡化,充其量是“經濟冷戰”,不會導致中美軍事衝突,但是若中美因台灣問題而攤牌,軍事衝突難以避免。對華貿易戰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損人害己之舉,根本上並不符合特朗普商人總統的邏輯,而“以台制陸”在美方看來就是一舉多得的“大買賣”(既可高價售台軍火,亦可增加台防衛能力,且加劇兩岸敵對,加大中國內耗,而中方除了外交抗議外幾乎拿不出能損害美國實際利益的反制措施),是美國制華的一張王牌。因此,特朗普當選後就與蔡英文通電話,魯莽地在台灣問題上試探中國的底線。2018年以來,美國不斷加大打“台灣牌”的力度和頻度,以多種方式不斷挑戰“一中原則”,縱容、支持蔡英文當局在維持台海現狀的幌子下以“全面去中國化”對抗大陸。

  一是正式把台灣納入其“印太戰略”,提升台灣在印太地區的戰略地位。奧巴馬時期,由於馬英九不願全力配合美國制華,美國也不想過分刺激中國,故美台關係之密切主要表現為美國對台軍售超過以往,美國沒把台灣正式納入其“亞太再平衡戰略”。幾乎逢奧必反的特朗普執政後,美國不再提“亞太再平衡戰略”,而是以強調美日印澳四國合作尤其是印度的制華作用、涵蓋從美國西海岸到東非沿海的廣闊海域的“印太戰略”取而代之,強化對華遏制。2018年5月31日,美國防長馬蒂斯宣佈成立美軍“印太”司令部,這是美國“印太戰略”正式形成的重要標誌。由於美台具有聯手遏制中國大陸的共同利益,雙方開始在“印太戰略”框架內加強合作。特朗普政府首份《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強調美台“共同價值觀”和加強台灣“防衛能力和反遏制能力”。〔42〕早在美國“印太戰略”形成過程中,蔡英文就宣稱“台灣是自由開放‘印太戰略’的相關者,有意願有能力與美國在印太合作”〔43〕,多次表示願意在南海爭端中與美合作(如可能讓美軍租用太平島),並以對抗中國大陸的“新南向政策”對接美國“印太戰略”。美國樂見台灣在“印太戰略”中發揮其獨特作用,故美台一拍即合。為反制中國大陸提出探索“兩制”台灣方案,2019年3月19日,美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與台對外事務負責人吳釗燮共同宣佈成立“印太民主治理諮商機制”。吳釗燮稱,美台將在印太合作推動民主、人權、善治等價值觀,維護區域自由與法治秩序。把台灣納入“印太戰略”,是美國“以台制陸”戰略最突出的新內容。

  二是把對台“六項保證”升級為與《與台灣關係法》一樣重要的對台政策。所謂對台“六項保證”,是1982年中美簽訂《八一七公報》前一個月里根政府私下安撫台灣的六項承諾:美國未同意規定對台軍售的期限;對台軍售不先與中國商量;不充當北京與台灣間的調停者;不修改《與台灣關係法》;美國並沒有改變對台灣主權問題的立場;美國不會對台灣施加壓力,迫使其與北京進行談判。〔44〕2016年美國大選期間,一向支持台灣的共和黨把對台“六項保證”寫入其競選大綱,眾參兩院也相繼通過關於對台“六項保證”的決議案。特朗普就職前夕,候任國務卿蒂勒森稱,對台“六項保證”與中美“三個公報”和《與台灣關係法》一起構成“一中政策”的基礎。〔45〕對台“六項保證”與《與台灣關係法》完全違反“一中原則”,表明美台保持著有實無名的官方關係。美國在台協會實際上是美駐台使館,2019年4月初美國首次公開承認美國海軍陸戰隊早已承擔起在台協會的安保責任就是證明。

  三是接連以新的國內立法升級美台政治軍事關係。2018年3月16日由特朗普簽署生效的《台灣旅行法》公然解禁實施了近40年的美台官方高層往來,允許雙方“內閣級”及以上官員互訪,為蔡英文企求的“入境”甚至正式訪美排除了國內法律障礙。特朗普還先後簽署生效了2018年和2019年的美國《國防授權法》,這兩個法律文件都授權提升美台軍事關係(包括美艦可停靠台灣,10月16日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科研船年內就第四次停靠高雄港)和美台聯合軍演及增加對台售武。2018年最後一天,特朗普簽署包含強化美台政治關係和定期對台售武等條款的《亞洲再保證倡議法案》。2019年5月7日,所謂“台灣保證法”在美國眾議院無反對票獲得通過。一些反華親台議員還鼓噪邀請蔡英文訪美並到美國國會演講。2020年1月11日蔡英文連任成功後,立即拜訪酈英傑,當面感謝美國的支持。美國不久後竟邀請蔡英文的當選副手賴清德訪美。

  四是加大對台售武頻度和力度。美方繼2017年7月宣佈特朗普上台後第一波總額超過14億美元的對台售武后,於2018年9月24日宣佈價值3.3億美元的第二波對台售武案。2019年4月15日,美國宣佈價值5億美元的第三波對台軍售,用於台灣F-16戰機的訓練和維護等。同年9月下旬,美國正式批准對台出售約80億美元的66架F-16v戰機。美國還為台灣潛艇自造提供技術支援和向台灣轉讓先進反潛技術。更需警惕的是,在美國對台售武被中國指責違反中美《八·一七公報》後,美國戰略界有人(如前國防部高官博思科)竟建議政府退出該公報。〔46〕

  五是美軍艦以“航行自由”和維護“自由開放的印太”為由,越來越頻繁地常態性穿越台灣海峽。中美建交後,美軍艦很少穿越台灣海峽。但是,為了給“以武拒統”但陷入“九合一”選舉苦戰的民進黨打氣,繼2018年7月7日美國兩艘戰艦穿越台灣海峽之後,10月22日美國兩艘最新戰艦再次穿越台灣海峽,11月28日兩艘美艦又穿越台灣海峽。截至2019年11月,除6月(中美大阪峰會當月)和10月(中美達成階段性貿易協議的當月)外,美艦年內已9次穿越台灣海峽,且把海岸警衛隊的船隻也派來了。2020年頭兩個月,當中國在特殊的春節期間全力抗擊新冠肺炎時,美軍艦兩次穿越台灣海峽,美軍機三次到海峽上空和附近空域活動。

  六是支持台灣維持和拓展“國際空間”。為了支持台灣在國際上對抗中國大陸,美國除支持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民航組織等國際組織外,極力支持台灣維護其“邦交”。蔡英文上台以來,台灣失去了7個“友邦”,包括巴拿馬、多米尼加和薩爾瓦多。美國不僅附和蔡英文當局,指責中國大陸封殺台灣的所謂“國際空間”,而且罕見地召回駐這三國的大使,揚言實施制裁,並警告別國不得效仿。這是美國變本加厲地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及別國間外交關係的霸權行徑,完全暴露了其“一中”政策的虛偽。

  第三,美國加大在南海挑釁中國的力度和頻度,以遏制所謂“中國南海擴張”。

  南海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海上要衝,不僅能源和海洋資源非常豐富,而且地緣政治、地緣經濟、地緣戰略地位極其重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作為中國固有島嶼、海域和對外開放的南大門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關鍵區域,南海對中國海洋強國戰略乃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極端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美國看來,控制南海這個全球1/5的海運和大部分中國海外貿易的必經之地,就既控制了全球海上貿易的一條生命線,又可卡住中國海外貿易的咽喉,而不讓南海這個“印太戰略”的樞紐區落入中國之手,對推進“印太戰略”以維護其相對衰落的霸權絕對必要。因此,南海不僅是中美地緣戰略競爭的一大焦點,而且正在成為中美海洋競爭的主戰場之一,還是帶有明顯意識形態色彩的美國“印太戰略”(強調維護“自由開放”的印太秩序)與中國超越意識形態分歧的“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博弈地帶。可見,中美在南海的戰略矛盾之深、海洋競爭之激烈、未來衝突風險之大。

  為遏制所謂“中國南海擴張”,美國以拉幫結夥和巡航南海等各種方式插手南海、挑釁中國,甚至侵犯中國領海,一味支持其他相關爭端方對抗中國。奧巴馬時期,美國主要通過外交支持和幕後操縱,唆使相關國家挑釁、對抗中國(如策劃、導演南海仲裁案),美軍航行南海的次數屈指可數。特朗普執政後,尤其是2018年年初中美關係開始全面惡化以來,美國除了挑撥中菲關係、繼續加強與越南等國的軍事關係、經常在南海附近海域舉行軍演或與盟國聯合軍演外,介入南海爭端並挑釁中國、侵犯中國領土領海主權的主要方式是行使所謂“航行自由權”,並拉攏日英澳等域外國海軍參與巡航。美國在繼續把中國合法的南海島礁建設指責為“使南海軍事化”的“海洋軍事擴張”的同時,頻繁派遣艦機到南海耀武揚威、尋釁滋事。為了在台海局勢趨於緊張時製造“兩海聯動”的遏華態勢,美國不斷加大在南海挑釁中國的力度和頻度。繼2018年1月17日美國霍伯號導彈驅逐艦駛入黃岩島12海里內挑釁後,同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美艦機擅闖南海海域和空域達近10次,甚至闖入西沙中建島和永興島12海里內。同年9月30日,美國迪凱特號導彈驅逐艦擅闖中國南海島礁鄰近海域,被中國軍艦近距離驅離,險些相撞。11月19日,在美軍雙航母戰鬥群在菲律賓海域舉行大規模軍演時,美軍兩架B—52戰略轟炸機又飛越中國南海島礁空域,這是特朗普上台後第6次此類挑釁。11月26日,美艦再闖入西沙群島附近水域。2019年2月11日,兩艘美艦闖入中國南沙仁愛礁和美濟礁12海里內。5月4日和19日,兩艘美艦又兩次闖入南沙島礁12海里內。美軍還把海岸警衛隊艦船派到南海巡邏,以對抗中國海警船。同年9月下旬,美軍里根號航母再來南海耀武。2020年初中國抗擊新冠肺炎期間,不僅美艦來南海挑釁,而且美國防長埃斯珀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反誣中國在南海“採取侵略性姿態”。需要高度警惕的是,美軍可能在南海挑起衝突。2018年4月20日,美軍候任印太司令部司令大衛森在向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提交的報告中說,衹有武力才能阻止“中國控制南海”。〔47〕

  四、結語

  在國際體系轉型和新舊全球化轉換之際,中美在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方面呈現此長彼消之勢。美國基於其對華新認知新定位,全面調整對華政策,對中美關係和世界和平與發展具有嚴重消極影響。在中美五大結構性矛盾(意識形態及社會制度間的矛盾、發展道路及發展模式間的矛盾、兩大文明間的矛盾、新崛起大國與既有霸權國的矛盾、海陸複合型大國與海洋霸權國的矛盾)隨著中美國力差距漸趨縮小而皆趨於激化的形勢下,中美競爭遍及政治外交、軍事安全、經濟貿易、文化意識形態、海洋、極地、網絡、太空等領域,正從經貿之爭、地緣政治之爭升級擴展為以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之爭為核心的全面競爭,表現為中美在國際主流價值觀、國際規範、國際制度、全球治理等方面的尖銳對立。“美國致力於鞏固現存體系(特別是作為其核心的同盟體系),維護對其有利的規則,繼續牢牢掌握規則制定權。中國則爭取在現存體系中獲得更大發言權,推動現有機制與規則的完善,同時努力構建必要的新機制新規則。”〔48〕具有深厚“和合”文化傳統的中國大力弘揚天下主義精神,推動構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公平正義、清潔美麗”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而骨子裡信奉“美國例外主義”的美國違背共存共榮、合作共贏的人類共同訴求,極力追求“使美國再偉大”的狹隘民族主義目標,以中國為首要戰略對手,全力制衡中國崛起,致使中美陷入“新冷戰”或“修昔底德陷阱”〔49〕的可能性上升。如果說奧巴馬時期已開始改變的美國對華戰略認知及其“亞太再平衡”戰略使中美關係進入十字路口〔50〕,那麼特朗普執政後美國對華新認知新定位和全面政策調整表明中美關係已全面惡化。“中美關係從此走上以激烈競爭為主調的不歸之路,是大概率前景,現在說中美關係還在對抗還是合作的所謂‘歷史十字路口’徘徊,很可能為時已晚”〔51〕。

  但是,美國對外新戰略沒有改變當今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美國對華新定位新政策也尚未使中美陷入“新冷戰”。因為迄今為止的中美競爭與嚴重威脅世界和平與發展的美蘇爭霸本質不同:中國不搞意識形態輸出、對外擴張、軍事結盟和勢力範圍,不刻意挑戰美國霸權,而是真誠希望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和大力宣導、努力引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全球化時代和中國具備有效核反擊的今天,中美陷入全面對抗的幾率不高,爆發全面戰爭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儘管美國極力阻撓中國引領的新型全球化,但是中國將繼續大力宣導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等新型國際規範,堅決維護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國際秩序,大力實施惠及所有參與方的“一帶一路”倡議,為急需的地區和全球治理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造福於全人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