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紐約曼哈頓華埠商家的艱難“轉型”之路
http://www.CRNTT.com   2020-07-05 11:03:04


 

  一些店鋪,比如已經有50年歷史的家族企業合記,一直在堅守陣地。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這家餐廳的收銀機和服務員的制服一直沒有變過,也不接受信用卡付款。在疫情暴發前,餐廳能容納160名食客。現在,餐廳一天能為親自前來點餐或撥打電話的食客提供大約20份外賣。

  “如果你長期在這裡,就不是為了賺錢。”56歲的老板Peter Lee說,“如果你採取老派的方式,人們看著你會感到更真實。數字世界裡沒有可靠的感覺。”

  改變

  包括華園在內的其他餐廳,也在迎接iPhone時代的到來,而這些往往是年輕一代推動的。

  紐約開始封城時,唐承烈35歲的兒子堅持讓餐廳註冊送餐應用。現在,食客們已經可以通過Grubhub和DoorDash訂餐。

  “我們不得不強迫他。”投資銀行家James Tang表示。華園在疫情中損失了100萬美元,但唐承烈認為“至少還有希望”。

  各種華埠店鋪也面臨著類似的選擇。特色雜貨店寶榮行創始於1980年,專營幹海鮮和中草藥。疫情暴發後,店裡客流量很低,37歲的Sophia Ng Tsao便說服掌店的父母,開了一家網店。

  “讓你的顧客群多樣化、吸引年輕顧客很重要,我們會慢慢地、有組織去做。這對任何跨代企業來說都是一場鬥爭。”Sophia Ng Tsao說。

  病毒出現之前,走進曼哈頓華埠,仿佛被運輸到了另一個國家。人行道上擠滿了遊客,當地購物者簇擁在街頭小販和海鮮市場周圍,人聲嘈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