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上世紀30年代,紐約取代芝加哥成為世界高層建築中心,竣工於1931年的紐約帝國大廈,以381米的高度,帶動了彼時曼哈頓一批200多米超高層建築的崛起。到了七八十年代,高層建築開始風靡全球,中東、東南亞等地區紛紛加入摩天大樓“俱樂部”。
“隨著土地越來越昂貴,超高層建築可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在垂直高度增加使用面積,同時也是資本、實力的象徵,這些城市新地標,也為資本帶來隱形的廣告效應。”周琦說。
環顧國內,超高層建築不斷刷新各地天際線的新高度。上海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廈,是目前中國第一高樓;深圳592.5米的平安金融中心、北京528米的“中國尊”北京中信大廈、廣州塔身主體高454米的廣州塔、南京450米高的紫峰大廈,均成為各地城市名片之一。
建築維護成本高且存在安全隱患
超高層建築一度引領世界建築業風尚,但其超高的建設維護成本、潛在的安全隱患、低經濟回報率,以及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等弊端也逐漸顯現。
“摩天大樓蓋得越高,風荷載越大,用鋼量越大,結構造價越高。”周琦介紹,按照近年的建築成本,100—200米的超高層建築,建設成本約每平方米四五千元,200米以上的摩天大樓建設成本約每平方米1萬元,成本高昂。
摩天大樓建成後還需面臨著更高的維護成本,周琦介紹:“摩天大樓的電梯,運行速度要更快,速度越快,電梯的技術難度越大,所以維護成本越高;噴淋系統會隨著樓層的升高而增大維護量;國外有的摩天大樓,常年聘兩個工人專門負責建築外立面的清洗,而建築越高,風荷載越大,人工清潔的成本也越高。”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也指出,摩天大樓的電梯、保溫、照明、清潔、物業等費用,要比普通住宅高2倍左右。
建造摩天大樓不僅僅是多花錢的事,有時候還可能讓人置身險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