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放”“引”結合 預防青少年患心病
http://www.CRNTT.com   2020-07-11 09:54:17


圖片來源:網絡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7月11日電/據北京商報報道,“孩子常對我們大呼小叫,有時甚至還動手,該怎麼辦?”“女兒已經一周沒和我們說話了,每天獨自一個人在房間裡……”寒假期間孩子放假在家,很多家長表示與孩子相處中會遇到一些困惑。對此,專家表示,青少年的心理問題與成長家庭密切相關,在二孩政策全面放開前,許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以往“狼爸虎媽”的管控式教育令很多青少年極易患上“心病”,因此讓家庭健康、和諧首先要改變家長的教育習慣。

  12-17歲最易與父母起衝突

  為什麼青少年最易患心理疾病?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閔寶權表示:“12歲之前,孩子們在各個方面都比較脆弱,處於發育階段,需要家長細心呵護,因此在這個階段孩子對家長比較認同和依賴。但是12歲以後,隨著孩子進入青春叛逆期,他們的獨立自主性、自我能力也都在加強,而這時孩子也迫切地期望融入社會,需要身份認同,他們更渴望自由、渴望理解、渴望認同,但這時家長仍未轉變,仍採用‘保姆式’管理,管得太多、管得太細,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勢必會激化親子矛盾,和睦的家庭演變成了‘無硝煙的戰場’。”

  據閔寶權介紹,大多數“問題”孩子的身後都有個“問題”家長。有些父母要求非常嚴苛,連孩子交什麼朋友都嚴格審查,甚至家裡連電視都沒有。“前幾周一名18歲男孩,因頭暈來神經內科就診,但是核磁超聲做過多次了,都沒有發現問題。當我仔細詢問男孩病情時,他告訴我:‘我家就如同沙漠!’我問為什麼?他說他的父母就像兩只狼,天天對他事事都管,大呼小叫,因此回家就頭疼。”

  在閔寶權看來,親子關係最核心的問題是尊重,家長應將孩子看做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予以平等看待,而不是居高臨下、控制式、命令式、支配式的對待。孩子不是考試機,更不是成人夢的複印機。一代有一代的夢,一代有一代的理想,對於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父母應該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學會“放手”,至少要放50%。

  化解矛盾先學會“放”和“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