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2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文化遺產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文化基因,讓文化遺產從典籍、考古、博物館、古老街巷中走出來,解讀出它們背後時間與歷史的奧秘,才能更好地維繫文化認同、更好地傳承文脈,破解一代代先人留下的珍貴遺產中的文化密碼,挖掘其中更大的文化價值。近日,記者專訪了3位分別在古籍修復、考古、歷史街區保護領域工作的海歸,對於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他們有著更深刻的體會。
侯鬱然:“書醫”人生
故紙碎片的新旅程
穿過國家圖書館古籍館靜謐蜿蜒的廊道,記者見到了侯鬱然,她正在進行“天祿琳琅”藏書的修復工作。書醫,是古籍修復師的另一個名字,為古書診療、使它們重獲新生,以更好地延續人類的文明遺產,這正是書醫的工作。
從中央美術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業畢業後,侯鬱然前往英國倫敦藝術大學書畫修復專業讀研深造。畢業時,她身邊的不少同學選擇了進入拍賣行或者美術館工作,出於對古籍修復的興趣,2010年,侯鬱然進入國家圖書館,與紙張為伴,成為了文獻修復組裡的一名古籍修復師。修書,這項古老而又略帶神秘的技藝,以匠人手中補紙為媒,串聯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