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6日電/據人民網報道,如何更好地進行中醫藥非遺保護?中醫藥文化如何“走出去”?7月25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醫藥委員會在北京成立,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李金早出席成立大會並表示,成立中醫藥非遺委員會為時代所需。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孫達、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等領導及專家也出席了大會。據了解,中醫藥非遺委員會將致力於推動中醫藥非遺的保護、傳承、利用與發展,解決目前存在的困難與問題,讓中醫藥非遺傳承“活起來”。
中醫藥非遺是戰“疫”生力軍
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精髓,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醫藥非遺成為重要的戰“疫”生力軍。據統計,我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有7萬餘人使用中醫藥,占91.5%。多位國家級中醫藥非遺傳承人奮戰在抗疫一線,並組建國際首個中醫藥互聯網抗疫平台,為挽救患者生命貢獻力量。
李金早表示,中醫藥非遺充分發揮傳統醫藥的獨特作用,惠澤廣大群眾。依托中醫藥非遺,積極研發用於治療和防疫工作中的相關中成藥品,為完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作出了重要貢獻。
“此次嚴重疫情,讓世人感受到了病毒的危害性,也看到了中醫藥的寶貴價值,以及中西醫結合的必要性,更使人們深切感到了振興中醫藥非遺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李金早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