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21日電/據大公報報道,《大公報》去年獨家踢爆HPV針水貨假貨問題,引起全城聚焦,事件近期有進展,申訴專員公署昨日宣布,將主動調查政府現行監管本港私營醫療機構提供疫苗的機制,有否可改善之處。申訴專員趙慧賢強調,市面出現不合規格,甚至假冒的疫苗製品,會危害市民健康,必須做好把關的工作,進一步改善現行監管機制的方法。\大公報記者 馮錫雄
《大公報》去年率先揭露,本港有私家診所利用市場對九價子宮頸癌疫苗(又稱HPV疫苗)的渴求,大賺黑心快錢的連串黑幕,透過現場了解和追查,獲得大量獨家圖片、訊息,事件牽涉診所、疫苗中心、醫療公司、藥業公司、中介行業等,組成的一整條利益鏈。
該系列報道廣受社會大眾關注,亦促使海關與衞生署連番採取行動,在尖沙咀一間疫苗中心及一間醫務中心,分別檢獲162盒及76盒懷疑冒牌疫苗,衞生署更公布有關疫苗樣本可能受微生物污染,涉案的醫務中心及董事楊文信最終面對法律後果,楊在今年六月因觸犯“售賣偽造商標貨品罪”,被判監禁四個月;涉事的醫務中心則幹犯“管有偽造商標貨品罪”,被判罰款二萬元。
向衞生署海關進行調查
申訴專員公署表示,去年七月,衞生署與海關發現,有醫務中心涉嫌提供冒牌九價子宮頸癌疫苗,對接種者可能帶來風險,檢獲的樣本經化驗後證實不含子宮頸癌疫苗成分,所含是常見於生理鹽水中的鈉和氯,化驗結果並顯示樣本可能受微生物污染,對接種者可能帶來風險。同期,申訴專員公署接獲有關水貨或冒牌九價子宮頸癌疫苗的投訴,並留意到事件被傳媒廣泛報道。
申訴專員趙慧賢認為,本港出現懷疑水貨或冒牌九價子宮頸癌疫苗,主因是市場對該疫苗需求量大但供應有限,以致有不法分子將平行進口(即水貨)或冒牌的疫苗,提供給私營醫療機構,當局其後按既定機制跟進,並加強監管措施。公署將會探究現行監管機制的成效,以及有否可改善之處,並會向食物及衞生局、衞生署及海關進行調查。申訴專員歡迎市民於今年9月21日或之前,以書面方式向公署提出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