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所屬公司跟通信運營商不是一個公司,怎麼清呢?”前述業內人士說。電信專家項立剛也表示,理論上除了手機原號主,其他人如通信運營商、App所屬公司以及新號主都沒有權限對App賬戶進行解綁。
不只是運營商,個人也可能進行“二次放號”。項立剛解釋道,手機號碼尚未實名制時,有些人圖便宜從小販手中買入手機卡,結果發現手機卡早已綁定陌生人的身份證,但他們對此也不夠重視。一旦手機被盜,容易陷入無法證明自己是卡號持有者的尷尬境地,連掛失手機卡都是問題。遇到這類個人“二次放號”,項立剛強烈建議,盡早前往線下營業廳,盡可能爭取將號碼與自己的身份證綁定或者換號,否則後患無窮。
“二次放號”只為彌補資源缺口
既然“二次放號”給新用戶帶來了這麼多問題,那麼以不斷放出新號替代“二次放號”可行嗎?
“受制於人口基數巨大和號碼資源有限,不斷釋放新號的現實性不強。”前述業內人士解釋說,手機號碼共11位數,按照號碼編號規則,前3位指代不同運營商。“手機號碼後8位算起來才1億個號碼,很多人用2—3個號碼,平均下來,中國12—15億個號才能基本滿足使用需求。所以不對棄號進行回收利用太不現實,因為號碼缺口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無限擴大,而回收利用後就相對沒那麼緊缺了。”
那麼增加手機號碼位數是不是能解決號碼資源緊張的問題呢?
在項立剛看來,如果將手機號由11位數字升級到12位,數量上或許能夠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以往電話號碼也是從4位數逐步升為6位、7位到8位數的。不過,升級號碼數的成本顯然超出效益。“如此一來,運營商的整個管理系統都要升級,成本是幾十億元甚至上百億元,相應整個社會系統如銀行系統都要升級,成本擴張至千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