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缺乏科學知識的地方,恐慌就會聚集、謠言容易四起。專家表示,在疫情之初,由於對病毒的認知不足,在防疫領域出現了不少謠言。與此同時,社會對口罩、防護服等基本的醫療隔離和救治等內容卻是極其缺乏的。
“對於一個完全不知道、不確定的內容,大家感覺到知識少、辦法少,恐懼多、謠言多。面對這樣的現實,社會需要理智、信任,也需要合作。”懷進鵬說,為此,中國醫護工作者、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大量真實的科學信息,用科學知識解決謠言和恐慌問題,讓公眾看到危機是可以避免和應對的,也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的。
在應對疫情危機的過程中,中國近年來推進公眾科學素質建設的努力發揮了積極作用。
懷進鵬表示,20年來,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水平有效提升,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從21世紀初的不到2%,到現在超過了10%。
按照國際標準,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邁入10%大關,是一個國家進入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標準。近日,3M公司在全球11個國家所做的科學現狀指數(SOSI)調查也顯示,中國受訪者對科學的信任度居於首位,科學的重要性受到了更廣泛的認同。
專家表示,中國大力推動科學普及,在政策制定、政府支持和社會參與方面,實現了最大程度的有效支持,為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奠定了重要基礎。與此同時,中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50%,科技研發所占GDP的比重逐年提升,科學素質、科技創新和現代教育形成了有機整體。
建立全球性公眾科學素質平台
在疫情防控取得成果的同時,中國也積極向全球傳遞防疫經驗和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