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務院稱蔡“台灣民選代表” 用語曝玄機
http://www.CRNTT.com   2021-01-28 10:40:33


 
  此事後來在溫家寶訪美時向美方抱怨,加上陳水扁2004年連任後聲望大跌,打算再次爭取過境訪美提高支持度,卻因誤判美方態度,2006年獲美方批准在阿拉斯加過境,陳水扁憤而取消過境計劃。當時美國務發言人麥可.馬科回應媒體詢問時表示,取消過境美國是“他”自己的決定,發言人一連10個“他”,既無“陳總統”,也無“台灣領導人”,以此表達美方的不滿。

  到了馬英九擔任時期,美方依照陳水扁時期的稱呼,對過境的馬英九為“馬總統”或“台灣領導人”,直到2016年才又發生重大變化。當時由於特朗普本人與競選團隊成員不熟悉對華政策的敏感與複雜程度,在未就任時接了蔡英文的恭賀電話,引發大陸對尚在任的奧巴馬政府強烈抗議,當時還由國安會發言人普萊斯(正好與此次拜登政府的國務院發言人為同一人)出面重申“一個中國”政策。

  特朗普就職後接受國務院官員建議,用語上較有節制,但後來在其蠻橫作風下,在稱呼上益發不按規範行事,特朗普本人數度使用“台灣總統”的用語,再次招來大陸的抗議。美國媒體認為,特朗普此舉顯然是為了激怒北京,而且也確實達到他的目的了。

  誠如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所說,“美國總統(奧巴馬)談論台灣所使用的措辭有時會有點不太精確,但這不代表什麼,外界過度解讀沒有什麼意義。”台灣民主化之前美國常用“台灣當局”的字眼,民主化之後則稱呼陳“總統”、馬“總統”與蔡英文,這些都是務實的稱呼,也是維持雙方互動時必要的方式。但如果台灣自已要拿這些字眼大做文章,把美國官員的某次稱呼吹噓為“外交成就”,未免也太過小題大作,這種做法將來也一定會碰到美國官員改口的時候,屆時為幾個字眼忽喜忽憂,就像在台灣內部搞“正名”活動一樣,只能騙騙自己,別人是當作笑話來看。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