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鏈供應鏈是大國經濟循環暢通的關鍵。 |
中評社北京3月26日電/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堅持經濟性和安全性相結合,補齊短板、鍛造長板,分行業做好供應鏈戰略設計和精准施策,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產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這是大國經濟必須具備的重要特征”“為保障中國產業安全和國家安全,要著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抓好“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這一重點任務,應從多方面深刻認識其重要性和緊迫性,打好“組合拳”,並加快建立健全相關機制。
自主可控的緊迫性凸顯
經濟日報發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占斌文章表示,產業鏈供應鏈是大國經濟循環暢通的關鍵。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的經濟競爭表面看是產品、企業和產業的競爭,背後實際上是縱橫交錯、相互關聯的產業鏈供應鏈的競爭,即一個國家的產業競爭力取決於整個產業鏈供應鏈的綜合競爭力。作為一個大國,我們必須在關係國計民生和國家經濟命脈的重點產業領域形成完整且有韌性的產業鏈供應鏈。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和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增強中國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更加凸顯。
首先,增強自主可控能力是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迫切需要。產業鏈環環相扣,一個環節阻滯,上下游企業都無法運轉。而且,產業鏈供應鏈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傳導黏性,並保持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的穩定性。要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就需要維護產業鏈完整,增強產業總體的韌性,提升價值鏈效益,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以及產業配套集成發展能力,從而確保供應鏈安全,增強產業抗風險能力。
其次,增強自主可控能力是應對疫情衝擊的迫切需要。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國產業鏈供應鏈受損或中斷,會直接影響全球的產業鏈供應鏈;其他國家的產業鏈供應鏈受損或中斷,也會影響中國產業的正常運行。只有進一步提升中國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才能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防範中國產業鏈和全球產業鏈交叉影響所帶來的風險。
再次,增強自主可控能力是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迫切需要。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目錄中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占據著重要地位。2020年,中國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國家,為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貢獻了中國力量。作為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全球最大和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中國具備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堅實基礎。要通過進一步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自主可控能力,鍛造長板、補齊短板,努力為全球產業深度分工調整和創新發展作出新貢獻。
最後,增強自主可控能力是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的迫切需要。從建設製造強國的戰略高度看,補上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短板刻不容緩。比如,產業鏈的完整性亟待加強,價值鏈的層級亟待提高,產業上下游企業的關聯度亟待強化,供應鏈的安全基礎亟待夯實,等等。目前,在中國產業高質量發展所必需的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等方面,一些關鍵核心技術還受制於人,一些高技術產業的供應鏈還存在“斷供”風險。這些問題不容忽視,必須通過努力增強自主可控能力加以解決。
聚焦重點打好“組合拳”
文章指出•,增強中國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需要聚焦重點,打好“組合拳”。
第一,科學布局產業鏈,確保重點產業安全穩健發展。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分工合作,吸引更多外資投向先進製造業,鼓勵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發中心、採購中心、財務管理中心等機構。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全球製造業轉移進程中精准選擇中國製造業梯度轉移路徑,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為全球產業鏈合作提供堅實平台。統籌中西部地區精准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同時,進一步保障中國產業鏈的完整性。加強高端製造產業創新投入,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以技術創新優化產業鏈布局。
第二,有效提升價值鏈,提升重點產業核心競爭力。以技術創新提升產業價值鏈層級,推動價值鏈升級,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在全球布局關鍵產業;改造提升傳統製造業價值鏈層級,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重點,實施新技術改造工程,引導勞動密集型產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加快發展高端製造、智能製造、綠色製造、服務型製造;繼續加大力度降低成本,深化改革,健全制度,釋放要素市場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