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3月29日電(作者 程富陽)沒想到,當全球媒體3月下旬還在呼嘯於3月18-19日那場“中美2加2戰略會談”的螺旋旋風時,暫時轉移這場旋風話題的主角,竟是一艘貨輪,而且還跟海峽兩岸,多少都有著一點千絲萬縷的牽連。
一艘由台灣長榮海運公司向日本海運集團承租,長達400公尺寬59公尺,可載送超過兩萬20尺貨櫃,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巨大的現役長賜貨輪(EVER GIVEN),正是由中國的上海出發,終點為荷蘭鹿特丹(Rotterdam),途中在經由蘇伊士運河穿越地中海時,於運河的航道轉彎時擱淺,至今仍未脫困,嚴重影響了全球物流與航運交通。
消息一經傳出,不但紐約商品交易所德州原油及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都迸發預期性的飆漲,連全球物價、油價也都因此大幅反彈。據悉,全球貿易因此事件,於每小時的損失上看4億美元(約115億台幣),蘇伊士運河管理局(SCA)早在25日發布運河暫時中止航行,直到長賜號的脫困作業完成為止。雖說至28日下午,挖泥作業已完成近90%,但礙於航行安全規定,挖泥船仍無法過於接近長賜輪,以致目前仍無法排除擱淺。
依SCA最新發佈的蘇伊士運河安全通航消息,要完全排除整個運河堵塞作業,恐尚須數週時日。事實上,據總部位於倫敦的船舶經紀公司Braemar ACM向路透社表示,該公司轄下的多艘貨、油輪,已被迫選擇繞行好望角轉抵歐洲;此舉非但使海運運費幾乎翻倍,並得經過海盜出沒機率甚高的西非海域,但基於商業經濟考量,仍不得不做如此選擇。
此次堵船事件,可說是繼1967年中東“六日戰爭”期間,所造成包括美、英、法、西德、瑞典、波蘭、保加利亞及捷克等國15艘船隻卡在運河內,而造成長達8年無法通行的“黃色艦隊事件”後,所發生最嚴重的塞船風暴。而這起肇事原因,初步判定,係由瞬間強風吹襲,引起船身偏離航道而觸底擱淺所致。但這個意外因連動的蝴蝶效應,最後卻需由全世界一起買單承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