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組屋經驗值得參考
要解決香港住房問題絕非易事,但政府責無旁貸。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建議港府,在房屋供應可擔任更積極的角色,可仿效新加坡。當地同香港一樣地小人多,大約八成居民居住在政府興建組屋(類似香港居屋及公屋),絕大部分是自置,只有約5.7%是租戶。此外,他建議港府在居屋市場亦應作出改革,將現時“抽籤”方式,改為“輪候”,都能令年輕人更容易規劃人生、對未來更有希望,而不是“今次抽唔到又唔知要等到幾時”。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亦認為,在香港培養愛國者應先解決香港人的民生問題,讓他們變得利益相關起來自然也就會愛國,像新加坡推行組屋政策能夠吸引國民愛國。
另一方面,港人除了居住空間窄小外,公共空間同樣小得可憐。據智庫機構思匯政策研究所分析各個城市後發現,香港公共空間非常小。思匯研究經理黎文燕指出,香港人均公共空間面積僅2平方米,約等於一副棺材或一個廁格;相對上海有4平方米,等於一架電梯;新加坡有7.5平方米,約三分二個私家車位;紐約有29平方米,幾乎是香港15倍,約等於一個310呎單位。
香港公共空間奇缺
而且香港公共空間分布極為不均,平民區與富人區享用的公共空間差距大,如在山頂、九龍塘和愉景灣等高收入地區,部分居民有逾8平方米休憩用地;相反旺角居民只享有人均0.6平方米公共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