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央關注香港住房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21-03-29 15:23:27


 
  黃偉綸指出,填海是香港目前能夠真正新增土地供應總量的唯一方法,相比其他方法,填海的安置賠償、社會成本較低,他解釋現時透過更改規劃或收回棕地(指新界鄉郊地區有工業活動的農地,通常相對平坦,比較容易用來發展),只不過是左手交右手的遊戲,並未真正增加土地總量。香港現時填海面積約佔8.5%,仍遠低於新加坡或者澳門的填海比例,所以港府填海規模值得大幅增加。
 
  特首林鄭月娥2018年提出“明日大嶼”願景,勾劃未來二三十年香港的長遠發展願景,計劃在港島與大嶼山之間的交椅洲和喜靈洲附近,分階段填海興建多座人工島,填海面積達1700公頃,打算日後興建26萬至40萬個住宅單位,可容納70萬至110萬人。
 
  不過,部分香港市民反對“明日大嶼”,憂慮會花光香港財政儲備,但不填海香港哪裡可以找到土地起樓增加住宅供應?何況填海項目可用各種融資方法,例如可考慮由政府發行基建融資債券,以香港的經濟發展前景,相信許多投資者會感興趣,同時可與其他私人機構及港鐵合作,用更多市場力量控制成本及互相分擔風險,擔心掏空香港庫房實屬杞人憂天。
 
  增市區容積率 鼓勵重建增供應
 
  想要在短時間內改善香港市民的居住環境,規劃上改變一下,提升現時香港市區的容積率(又稱地積比率),便可加快舊區重建步伐。例如一幢舊樓,地盤面積只有1000平方呎,而該舊樓現時容積率只有8倍,即整幢舊樓總面積只有8000平方呎,如果容積率放寬到15倍,同一個地盤就可以重建為一幢總面積達15000平方呎的新樓,比原有舊樓面積增加了87.5%,可容納更多人居住。
 
  中原集團創辦人兼主席施永青便十分支持市區增加容積率,可以在現有土地上多建一些樓宇。他形容:“其實與很多家庭想名校收多一些學生的想法差不多。他們寧願不要小班教育,也想自己的子女多一點入名校的機會。但對很多市民來說,他們寧願住得密一點,也不想搬得太遠。因為市區的基建設施較為齊備,交通亦比較方便,負責城市規劃的人,是否也應考慮市民這方面的取態。”
 
  現時本港樓齡達50年或以上的樓宇,以每年600幢的速度增長,2046年數目將增至近3萬幢,已約佔全港樓宇數目一半。現時市區重建局平均每年重建樓宇不足100幢,重建進度遠遠追不上舊樓老化速度。“明日大嶼”仍在規劃中,根本遠水救不了近火!
 
  港府應認真考慮,在規劃上拆牆鬆綁,推出更多有利舊區重建的政策,鼓勵地產發展商參與併購舊樓重建,運用市場力量協助社區加快重建,以增住宅供應。至於市區重建局的角色,應該處理一些業權較複雜的個案,例如土瓜灣十三街這類一般發展商難以解決的舊區併購項目。只有公私各自在舊區併購,才可增加私樓土地供應,盡快解決香港住宅供不應求的情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