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3月30日電/我們要繼承並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出既能滿足人們對時尚性、舒適度和審美觀的要求,又能滿足人們對傳統文化和精神層面美好需求的產品
在時間的長河裡,中華文明始終傳承有序,不同時期都有鮮明特征,通過當時人們的創造性勞動,生產出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物質和精神產品,這既是對中華文化的有益傳承,更體現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這是新時代的召喚,需要我們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現代化進程中符合大眾需求的時代特征。
新的時代特征,既要有物質產品的要求,更應有文化精神的要求,需要汲取了中華文化精髓並有所創新發展的時代產物。今天,我們要繼承並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出既能滿足人們對時尚性、舒適度和審美觀的要求,又能滿足人們對傳統文化和精神層面美好需求的產品。
要實現這一創造,離不開考古探索發現、遺產保護傳承和文化創新發展的具體實踐。考古發掘研究應凝聚地域文明,遺產保護利用要立足傳承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更要依托傳統文化、立足生活需求。我們要創造的既有文化商品,又有文化產品,但他們都應具備屬於今天的時代特征。
在這樣的發展過程中,每一個文化文物工作者都可以大有作為。南京博物院努力讓文物“活起來”,創造更多更加符合今人審美觀和舒適度要求的文化創意產品。改擴建後的南京博物院,既保留中國建築之固有形式,又創造出符合江蘇地域特色的傳統與現代結合的建築外形,使建築內外空間符合博物館服務觀眾的需要。在展覽方式上,我們也不斷創新,策劃“中國傳統文化當代化”系列展覽,講述傳統生活之美。在對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上,我們為其賦予中華傳統文化和江蘇地域文明要素,用精致美觀的產品傳遞出我們的文化自信,既反映中華文化特色,也反映現代化美好生活的時代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