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表示,氫能的利用很可能是解決道路出行的終極解決方案,日本豐田和韓國現代等企業很早就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發、應用工作。中國車企近期積極謀劃氫能的全產業鏈應用,是一項有益的戰略舉措。
業內專家認為,目前氫氣計算補貼後,價格和汽油差不多。氫燃料電池汽車的主要瓶頸是電池製造成本和加氫站配套這兩方面,這也是此前其相比純電動備受冷落的原因。不過,近期在這兩方面都出現了明顯好轉的跡象,這也是長城、上汽、海馬等加速布局氫能車的原因。
根據《通知》,氫燃料電池有8項關鍵零部件。近兩年中國相關產業發展特別快,其中多項部件已實現國產化,成本也隨之下降。目前只有碳紙和質子交換膜,國內企業暫時沒法生產,但東岳集團等正在積極進行質子交換膜的國產化探索。
在加氫站方面,由於其對選址和周邊規劃有要求,所以此前推進不快。以上海為例,不僅加氫站數量少,只有9座,且所有加氫站選址都在較偏遠的外環以外。上海2021年3月提出新的計劃,到2025年規劃加氫站達到78座,其中新增站點69座。新增站點中,油氫合建站46座,純氫站23座。
有關人士向上海證券報透露,上海有關區和單位對建站的意願很強烈,其中就有電力使用壓力頗大的上海機場。另外,上海外環內也有望開建加氫站。
業內專家表示,補貼等鼓勵政策、國產化帶來的成本下降,以及加氫站建設的提速等多重利好,正在使得中國氫能汽車迎來春天。不過,因為氫能相對於純電動在成本和配套上的短板,氫能汽車要讓大批普通消費者接受和購買,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