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5日電/隨著國家對碳中和工作的部署與推進,碳中和成為熱門話題。很多部門和企業都在思考、研究該怎樣實現碳達峰,又通過什麼途徑可能實現碳中和?不少文章和報告在說,到2060年,可再生能源將增長多少,石油和煤炭的消耗量將下降到怎樣的程度等。類似這樣的討論,有不少都處於一般工作層面,沒有看到碳中和將給經濟社會帶來的革命性變化,以及這個過程中的風險和挑戰。
能源行業無疑是實現碳中和最為重要一環。在碳中和的目標要求下,能源行業將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同時,非常重要的是,隨著越來越多的風電和太陽能在配電端接入電網,能源與電力系統將會重塑。國際燃氣聯盟(IGU)協調委員會主席陳新華在文章中指出:電力發展要從“電從遠方來”向“電從身邊取”轉變。美國社會預言家傑裡米•裡夫金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中描述,在未來的社會裡,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家庭和單位房屋上的太陽能板和小型風機發電,是能源生產者。現在的集中調控不同,未來“分布式智能網絡”將成為電網主體,將數以萬計的微型電廠生產的電力匯集並配送給用戶的“能源互聯網”,這種電網還將採用雙向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技術。基於能源互聯網的能源系統,不僅僅是從化石能源到清潔、可再生能源的轉變,更是能源生產和使用的一場革命。
交通行業是當前溫室氣體排放較大的領域,全球交通領域的碳排放主要涉及公路、鐵路、航空、海運等多個部門,碳排放占到了全球總量的24%左右。機動車的使用過程中燃燒汽油或柴油,不但排放對氣候變化有直接影響的二氧化碳,同時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微粒和碳煙等有害氣體,是空氣污染的主要元凶。汽車行業通過向電動車轉化達到碳中和,不但有助於應對氣候變化,減少空氣污染,還將與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技術支撐的無人駕駛技術緊密結合,創造出汽車產業的全新業態。有專家說未來汽車等於人工智能+新能源,使用電力、氫能或太陽能為動力,由人工智能操控。這樣的汽車不但節能,不排放溫室氣體,而且在行駛過程中,人們可以工作,休息或者看電影、聽音樂。歐盟一些國家和英國將從2025年開始禁止燃油車銷售,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國家禁止和淘汰燃油車。碳中和對交通運輸業的影響是歷史性的。
建築業也將隨著碳中和的推進發生重大變化。建築在建造和使用過程中,消耗大量的資源與能源,排放的溫室氣體占全球的40%左右。建築業在實現碳中和過程中作用非常關鍵,未來的建築也將會與現在有非常大的不同。建築的設計、建造和使用,乃至拆除的理念都將發生改變。未來的建築不單單是供人們居住、工作的構築物,還可能是“一座發電廠”。布置在建築上的光伏發電板、風機,會產生電力供應建築自身,多餘的電輸出到電網。而建築的地源熱泵則可以使淺層或深層地熱成為人們取暖、空調或生活熱水的來源。不同建築發電廠連接在一起,就是能源互聯網,建築又是“能源物聯網的節點”。能源互聯網與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結合在一起,對建築每天不同時段、每個季節的能源生產和消耗進行監測、分析,進行智能使用調控,建築又成為一個巨大的“數據獲取終端”。這樣,建築將不再僅是古老“土木工程”的產物。
金融市場將圍繞碳中和,通過將資金從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等可持續資產轉變。化石燃料的評級正持續下調,標準普爾指數中的重能源類股,從十年前的13%已經跌至目前的3%以下。投資者正將大量資金投向可再生能源股票,標準普爾清潔能源公司的股票在2020年上漲了138%。這就引出擱淺資產問題。擱淺資產是在正常壽命期內因技術上落後,不能用又必須提折舊的資產,如果處理,企業必然出現虧損。花旗集團的一份報告分析,石油、煤炭和天然氣行業目前面臨著巨大金融風險。化石燃料行業有超過100萬億美元的擱淺資產,包括管道、港口、發電廠和海洋鑽井平台,這些都將很快被淘汰。倫敦能源領域的智庫“碳追蹤計劃”的報告指出,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價格的驟降“將不可避免地導致企業產生數萬億美元的擱淺資產,重創無法自我改造的產油國”,同時“使忽視能源轉型速度的無經驗投資者面臨數萬億美元的資金風險”。碳中和將給市場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的行業和企業將成為未來市場的弄潮兒,也有行業和企業將面臨重大風險和挑戰。
我們不能僅僅把碳中和作為國家要求的一項工作來看待,無論是企業還是社會,都有必要對碳中和的未來進展進行深入研究分析。看不到碳中和帶來的革命性變化和挑戰,將很難在這一歷史性進程中行穩致遠。能夠切實把握碳中和發展趨勢,抓住人類向綠色、低碳和零碳轉型機遇的人,才能在未來立於不敗之地。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王元豐(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交通大學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