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智庫中心主任夏清認為,此舉可能誕生煤電“巨無霸”,導致電力中長期市場無法實現競爭,電力現貨交易市場進展受阻。浙江一家水泥企業發電處負責人說:“面對掌握話語權、強勢的發電企業,企業用戶在價格談判上幾乎沒有什麼餘地。”
——市場主體公平競爭意識淡薄。國家電網榆林供電公司總經理孫自安說:“電力市場競爭中,客戶應自願選擇供電對象,但有個別電網企業,不遵循公平競爭原則,採取阻擋等非市場手段,導致客戶無法及時用電。”一些企業反映,在山東,五大發電集團對內外售電公司實行兩套批發價格標準,導致外部售電公司在批發價上有先天的劣勢。
——售電企業截留改革紅利。近年來,大量售電公司進入電力市場,部分售電平台企業實為“皮包公司”,利用電力市場建設初期規則與監管不完善、市場供求信息不對稱、市場主體專業知識不對稱的漏洞,靠拉關係簽協議吃購銷價差,每度電的差價可高達一毛錢。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副總裁李崇衛說,一些售電公司實際上沒有核心競爭力,靠“鑽空子”截留了改革紅利。
電力市場建設矛盾凸顯
從現貨市場試點省以及全國電力市場發展的情況看,當前電力市場仍處於發展初期,發電企業、電網企業、用戶、社會投資者利益訴求各有不同,存在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