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獲悉,截至2020年底,剔除3家尚未公布年報的房企,融創中國、碧桂園、中國恒大、陽光城、金科集團都在降低有息負債規模,同一時間,龍湖集團、世茂集團、中海地產的新增有息負債規模都以10%-15%速度在增長。
以龍湖集團為例,截至2020年底,淨負債率下降至46.5%,達到近5年來最低水平;現金短債比達到4.24倍,剔除預收款後,資產負債率為67%,依然穩居“三道紅線”綠檔;有息負債為1673.7億元,同比增長14.6%;平均借貸成本降至4.39%。
換言之,在某房企需要降低800億元有息負債的同時,龍湖集團可以在這一指標上新增250億元,若按照平均地貨比36%計算,這250億元新增負債全部用於拿地,可新增700億元貨值,一降一升,發展速度差距可見一斑。
“這是一個比較舒服的區間,若再叠加5%以內的融資成本,在同陣營房企減速發展之際,這些綠檔房企若再強化多元化拿地能力,將會在規模上快速上位,即使相對控制規模發展節奏,也能在見長的多元化業務上迅速發力。”地產分析師嚴躍進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同時,綠檔房企擁有更多信貸申請額度,而大型金融機構擁有更多的信貸投資額度,更有利於頭部綠檔房企獲得開發貸,這是良性循環。
更重要的是,在行業整體忙於調整債務結構之時,綠檔房企將有利於擴大能力圈。
多年自律做“好孩子”,收獲的季節或許馬上來了,未來的房地產行業,“好孩子”優勢將愈發明顯,若能戰略上走對方向,會分享行業調整帶來的紅利。正如上述分析師向《證券日報》所示,若所有公司維持當前的分檔水平不變,到2025年,TOP30房企市場占有率將提升至55%;若在未來3年內,TOP30公司整體平均完成1次降檔,則到2025年,市占率水平將提升至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