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2日電/據文匯網報道,粵港兩地居民盼望通關良久,香港特區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昨日以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表示,為逐步恢復兩地居民跨境往來,特區政府已與廣東省政府就疫苗接種記錄及技術平台的對接方式展開技術討論,促進有關數碼記錄及技術平台的互聯互通。在不遠的將來,港人接種兩劑疫苗後可憑電子針卡免檢疫自由通關,惟具體操作可能涉及多項技術及政策問題,香港文匯報訪問不同界別人士,就有關技術、私隱保護,及防疫上的保障措施給出建議。
【問題1】接種記錄技術平台如何對接?
現時香港有應用程式“智方便”供市民下載,並於“智方便”內查閱接種疫苗記錄,亦即可作為電子針卡。內地則有“粵康碼”等程式讓內地市民使用。香港文匯報查看微信、支付寶內的“國家政務服務平台”,當中亦有“防疫健康信息碼”供入境人員使用。
前香港特區政府資訊科技總監、大灣區國際信息科技協會香港會長楊德斌說,從技術角度進行分析,電子針卡也好、“粵康碼”也好,各自相當於一個獨立的數據資料庫,互聯互通即是兩資料庫可以進行資料比對。
【問題2】會否涉及私隱問題?
楊德斌指,使用電子針卡或“粵康碼”等也好,其實與之前用回鄉證過關一樣,海關人員也需要從數據庫中比對過關者的資料,現在只是多了一些健康方面的認證信息。
他並指出,兩地政府的數據交換環節不會出現個人資料洩露的風險,因有關資料存於政府委託運營數據庫的公司。只要運營公司能夠遵守相關私隱守則,並提供足夠的技術支持,市民可不必過於擔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