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政府方面,我國電子政務發展指數全球排名從2016年的第63位上升到第45位,審計行政許可事項實現網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的比例達到82.13%,全國一半以上行政許可事項平均承諾時限壓縮超過40%。
“我國是第一大數據資源國,數據、技術等新要素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生產力躍升的潛能巨大。”中國移動總經理董昕說,預計到2025年,有85%的應用運行於雲上,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將超過65萬億元、GDP增長貢獻率突破50%。
產業數字化激活經濟潛能
雖然數字中國建設已取得可觀進展,但一組數據仍值得人們深思:在美國矽穀,70%的創業公司都是技術驅動型,而在中國,超過90%的創業公司都依靠商業模式來驅動。許多數字經濟頭部企業仍缺乏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更多的傳統產業還在數字經濟的大門外“徘徊”。
在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上,“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在數字經濟領域,我們目前關心較多的主要是一些新技術,包括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還有互聯網平台。”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校長張軍說,數字經濟需“脫虛向實”,支撐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發展,才能真正將產業數字化帶動起來。
事實上,產業數字化的發展正不斷激活中國經濟新潛能。在浙江杭州的犀牛智造工廠裡,服裝的尺碼、圖案皆可自由定制,消費者次日就能拿到成品。在四川西昌,攀鋼的“鋼鐵大腦”正指揮著整個工廠低耗、高效、安全地運轉,一年成本節省1700萬元,鋼鐵正在“用數據煉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