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7日電/據解放日報報道,伴隨著《黨的女兒》校園版原創歌舞劇的唱響,上師大學區大中小學黨史學習教育交流會日前在中國中學啟動。徐匯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七個一”系列活動同時發布並啟動,包含一節紅色黨課、一次紅色走訪、一場紅色報告、一次紅色感悟、一首紅色歌曲、一份紅色作品、一場紅色展演,進一步引導師生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作為“永遠跟黨走”徐匯區教育系統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交流會以緊密型學區建設和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為平台,引導廣大師生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在學思踐悟貫通中堅定聽黨話、永遠跟黨走。
講述《共產黨宣言》背後更多故事
“建黨的需要,救國的需要,這就是當時所以要翻譯《共產黨宣言》的時代背景。就在此時,年僅29歲的陳望道在義烏分水塘村住宅旁那間破舊的柴房裡,把《共產黨宣言》一字一句變成了中國的方塊文字。”今年正值陳望道先生的130周年誕辰,陳望道之子、復旦大學陳振新教授為大家講述《共產黨宣言》誕生背後的更多故事。
陳振新說,在翻譯《共產黨宣言》的歲月裡,為了能避開各種干擾靜下心來譯書,望道先生躲進了離住宅不遠處的柴屋內。因為譯書經常要熬夜,沒幾天望道先生就瘦了不少。有一次,他母親特地包了粽子,配了些家鄉特產紅糖,送給他補補身體。過了一會,陳母在屋外問道:“是不是還要加點糖?”就聽望道先生說:“夠甜,夠甜了!”等到陳母再進去收拾碗碟的時候,看到望道先生滿嘴都是黑乎乎的,原來他把硯台裡的墨汁當紅糖蘸著粽子給吃了!
《共產黨宣言》背後更多的動人細節,讓在場的青年學子感觸很深。來自上師大學區的大中小學生也走到台前,分別從自己的視角,向陳振新教授提問,共同探討信仰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