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埃森哲與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合作推出的《2020中國企業數字轉型指數研究》報告指出,儘管數字轉型全面展開,依然只有少數中國企業轉型成效顯著。
具體來看,該報告抽樣調研的九大行業近四百家中國企業中,僅有11%中國企業的數字化投入已轉化為出色的經營績效。疫情之下,中國企業雖然能夠靈活應變,獲得短期應急成效,但是不少企業由於缺乏長期數字化戰略,暴露出生產、經營、組織等環節上數字化集成和協同能力的滯後。例如,大部分受訪中國企業開始利用遠程辦公、提供線上服務等數字化方式積極進行業務調整,但只有不到四成(39%)的受訪企業表示已經充分應用了雲服務,而在利用實時數據調整和優化生產方面,這一比例僅為22%。
普華永道2020年發布的《新形勢下,企業如何進行數字化轉型》報告指出,近年來,中國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整體效果並不理想,因為在推動轉型過程中面臨由於技能不足和機制不足交織在一起而形成的各種固有難點。常見的困難包括五種,一是對數字化轉型的概念理解不一;二是難以制定數字化轉型的目標和評估數字化帶來的實際業務價值;三是可選項過多,每個業務和職能部門都有很多想法,但缺乏清晰的路徑;四是缺乏數字化人才;五是傳統企業的工作機制不適合推動數字化這種跨部門、求創新的變革。
唐俠表示,雖然企業紛紛積極擁抱數據數字智能的浪潮,但無論是因為企業在不同發展的需求,還是技術手段的日趨完善,相當一部分企業的數據散落於各個業務環節未被打通,存在“數據孤島”等問題,令數據不能為業務服務,沒有真正實現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作用。還有更多的是中小型企業,他們在經濟體中的占比是最大的,他們沒有能力像大企業一樣,投入以“億”元為單位的龐大資金,也招攬不到足夠高端的科技、大數據人才,所以,他們往往會選擇市場上提供的“標準化軟件產品”來暫時滿足單個節點上的數字化需求。
在唐俠看來,數智化轉型邏輯,應該是“一切業務數據化,一切數據業務化”理念,立足業務場景,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手段,實現科技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未來更多的是需要通過數字來服務於整個業務,讓一切數據業務化。這就需要從企業內部搭建特定的場景、流程和管理,利用數據化令整個企業決策的實施實時化和精准化。同時,數字化它不光是反哺企業的運營、支撐企業決策,未來更多的是智能化去服務到市場,服務用戶。”唐俠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