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大灣區發展按下快進鍵。2020年,大灣區經濟總量達11.5萬億元,比2017年增加1.4萬億元;進入世界500強企業達21家,比2017年增加4家;廣東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3萬家,比2017年增加近2萬家。
經過近4年努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取得階段性顯著成效,向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邁出堅實步伐。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粵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廣泛,三地民眾獲得感更加充實,充分展現出“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和勃勃生機。“用一句話概括,三地加快實現硬聯通、軟聯通、智聯通、企聯通、心聯通。”廣東省省長馬興瑞說。
融入大局 融合互通
廣州圖書館,“灣區時代看廣州”圖片展上,兩幅老照片仿佛為大灣區的前世今生寫下注腳。
1985年,珠海花農每天清晨都乘船去澳門賣花。照片上,手挽竹籃的內地婦女梳著齊耳短髮,衣著樸素。
1993年,廣東順德。圖片說明寫道:“清晨的九江碼頭,裝運塘魚當日外銷港澳。按廣東菜的習慣,一般到達後還必須保持新鮮。”
水乳交融、唇齒相依。“對香港、澳門來說,‘一國兩制’是最大的優勢,國家改革開放是最大的舞台,共建‘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實施是新的重大機遇。”習近平總書記為香港和澳門的未來發展謀劃長遠。
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既有自身的優勢,也面臨發展挑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一國兩制”的應有之義,也是香港、澳門探索發展新路徑、開拓發展新空間、增添發展新動力的客觀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