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團隊高產攻關試驗田選址時,選擇了山東省日照市的莒縣。當時袁院士走訪了很多地方,莒縣一是溫度,光照條件;二是滿足土樣條件;三是有水灌溉,高產攻關項目也取得了成功。莒縣旁邊就是臨沂市的莒南縣,莒南縣覺得當地的土壤條件,天氣條件比莒縣更有優勢,通過科技部掛職的同事引薦,想把高產攻關基地放到當地。2016年元月,袁院士考察臨沂市莒南縣時,對當地條件的評價很高,生物優勢明顯,水稻剛剛出穗的時候,整整齊齊,高大威猛,是他見過的最好看的。
2016年,袁院士在山東檢查基地的時候和青島市委市政府的領導有一個座談會,他們希望袁院士團隊能夠和青島市進一步對接。袁院士說,“我只懂雜交水稻,其他的我又不懂”。當地主管科教文衛負責人說,青島市發展藍色經濟,有好的濱海生態條件,雜交水稻優勢與海洋經濟結合,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績。於是,有了“海水稻”的概念。
培育耐碱性水稻是袁院士近些年的研究重點,他鼓勵我們,我們有強大的雜交水稻雜交優勢,遠緣雜交優勢,豐富的種子資源;青島市市委市政府批准了實驗基地和實驗大樓的建設,我們是有可能培育出耐鹽碱地,高產的水稻,對於糧食安全做出新貢獻。通過他的戰略分析,我們也有了底氣,組建了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從事耐鹽碱水稻研究。
2021年3月,科技部批覆同意支持湖南建設國家耐鹽碱水稻技術創新中心。現在,這些平台都已經搭建好了,而我們敬愛的老師遠去了。
袁院士不僅是一位科學家,更是一位偉大的戰略家。籼型雜交水稻、兩系雜交水稻、耐鹽碱水稻,他走的每一步都不平常,都昭示著一個偉大的,具有影響力的產業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