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袁院士將目光投向高寒耐寒地區的耐鹽碱水稻培育,因為中國鹽碱地的面積很大,要真正“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內陸鹽碱地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例如吉林、內蒙古、遼寧等很多地方。相比山東、廣東沿海地區的鹽碱地,內陸鹽碱地的特點是碱性更強,水稻養分吸收不足。
袁院士帶領團隊在內蒙古、吉林、黑龍江都去進行實驗示範,例如在內蒙古等地方都有組建分中心,袁院士派團隊專家定期去那裡進行指導,協助當地平台搭建。
目前,袁隆平團隊已在全國簽約600萬畝鹽碱地改造項目。2020年底,山東耐鹽水稻實現5‰鹽度突破且畝產量超450公斤,距離袁院士“億畝荒灘變良田”的夢想更近了一步。
【四】
今年年初,我在三亞最後一次見到袁院士。當時高產攻關會在三亞召開,袁院士親自在會上發表了幾十分鐘講話。我去到他家裡,他指示說,“搞了行政管理,但是科研工作不能丟,要花更多的時間進行科研。”
他生命的最後一段旅程,始終心系各個基地試驗田的情況,只要身體許可,他都會操心這些事。袁院士有兩個夢想,“一是禾下乘涼夢,二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現在,他的第一個夢想實現了,第二夢想還未完成,他卻離開了。
昨天(編注:22日)上午,我像很多中國老百姓一樣的,看到鋪天蓋地的消息說袁院士過世了,哎呀,我都急死了。打電話過去,說是謠言,我馬上就往醫院趕。去醫院的路上接到電話說“病情穩定了”,我又高興一點,等到快了,接到電話“剛剛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