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發展格局的內涵與實現
http://www.CRNTT.com   2021-06-02 09:01:05


  中評社北京6月2日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明確了中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實現經濟的現代化成為幾代領導人和中國人民的不懈追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經歷了無數的艱難險阻,終於取得了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並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構建新發展格局,對於我們實現接下來的兩個階段性目標,即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歷史性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新發展格局的內涵

  廣州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新智庫秘書長張旭文章表示,新與舊總是相對的、辯證發展的。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搭上了經濟全球化的順風車,通過國際大循環,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迅速增加中國的經濟總量和實現產業升級。但是,自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導致的世界經濟危機以來,經濟全球化逐漸遭遇逆流,新保守主義開始回潮。尤其是2018年以來,國際經濟循環發生深度調整。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加劇了逆全球化趨勢,世界不少國家內顧傾向上升明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的形勢已經很不一樣了,大進大出的環境條件已經變化,必須根據新的形勢提出引領發展的新思路。”這個新思路就是“新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的內涵聚焦於以下幾點:

  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自主可控,就要求我們必須實現科技創新和突破產業瓶頸。這就需要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創新鏈整體效能和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和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加快構建科技創新新型舉國體制,不斷向創新型國家前列邁進。

  堅持擴大內需這一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基點。當今世界,最稀缺的資源是市場。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奮鬥,中國中等收入群體已經超過4億人,成為全球最具潛力和最大的市場。必須充分利用和發揮市場優勢,不斷鞏固和增強市場優勢,使擴大內需在制度層面完善起來,不斷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加強需求側管理,使建設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成為一個可持續的歷史過程,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雄厚支撐。

  經濟循環暢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任何經濟體的運行,不外乎是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四個環節的有序銜接和循環流轉。要實現經濟循環的暢通,就必須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方向,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打通經濟循環堵點,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完整性,使國內市場成為最終需求的主要來源,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內容。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既不是對外開放上的大幅度收縮,也不是延續“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舊思路,而是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依托中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在國內經濟循環體系和穩固的基本盤基礎上,形成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吸引力、在激烈國際競爭中的強大競爭力和在全球資源配置中的強大推動力。

  新發展格局的實現路徑

  文章提出,實現新發展格局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下硬功夫、實功夫。

  首先,將堅持科技創新放在首位。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就需要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環境出現了變化。當前,勞動力成本在逐步上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達到了瓶頸,舊的生產函數組合方式已經難以持續,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全面上升。因此,強調自主創新,建立創新攻關新的體制機制,是實現突破的關鍵。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