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5日電/據新華網消息,“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醫療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是公立醫院在這一時期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面對人民群眾醫療健康新訴求,4日,國務院辦公廳公開發布了《關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清晰勾勒出新發展階段公立醫院改革“路線圖”。這份綱領性文件釋放出哪些新信號?醫療資源、區域布局、醫院管理、人才激勵都將迎來哪些新轉變?新華社記者採訪了國家相關部門和業內權威專家。
發展模式要變: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
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公立醫院“基本面”發生重大變化——資源總量、服務數量快速增加,技術水平、質量安全快速提升,在基本醫療服務提供、危急疑難重症診療、突發事件醫療處置和緊急救援、引領國家醫學發展等方面都發揮了骨幹作用。
“經過改革開放40年來醫療服務體系建設、20年來醫院能力建設、10餘年來深化醫改的實踐探索,公立醫院已經從增量改革為主,轉向更多的存量調整,必須把發展著力點從規模擴張轉向提升質量和效率。”中日友好醫院黨委書記宋樹立說。
在這份改革“路線圖”中,“構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體系”列在首位。如何理解構建“新體系”的目標內涵?
國家衛健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傅衛認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不僅要從單個機構的層面考慮,更要從體系構架的層面系統考慮,做到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與群眾需求相匹配。
目前,我國已經邁入中高收入國家行列,群眾醫療健康需求呈現多層次、多元化發展態勢,這也暴露出醫療服務中存在的缺口和不足——
|